制图/蔡蓉俊
本报记者在秭归县茅坪镇窑湾坡垃圾中转站电控室采访 通讯员 向红梅 摄
坝上库首,碧水东流。长江自古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秭归位于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库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让这里成为了环境保护的焦点。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宜视察三峡大坝时就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秭归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自带生态属性的秭归县,肩负起了保护长江一池碧水的历史使命,在县委书记卢辉的带领下,扛责上肩,齐抓共管,认真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长远观念,增强大局意识,认真做好生态环保工作,为长江母亲河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日净污水3万吨 护佑一江碧水
秭归全县污水净化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
7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茅坪镇陈家冲的秭归县县城污水处理厂。这个占地50亩的污水处理厂绿树成荫,一派园林景象。走在厂区内,闻不到一丝异味,原来,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变成了清水。
记者在现场看到,污水首先经过粗格栅的过滤,拦截掉水中较大的杂物;然后通过提升泵房将污水提升至细格栅处,去除污水中直径更小的杂物。经过以上粗细格栅过滤后的污水再进入旋流沉砂池除砂,沉淀的颗粒物通过砂水分离器分离后排到垃圾箱,而污水进入氧化沟进行生化处理。污水再通过氧化沟厌氧、缺氧和好氧微生物处理、二沉池泥水分离、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沉淀、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次氯酸钠消毒后已变成清水,水体清澈透亮,没有任何异味,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然后排放到陈家冲河。
秭归县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向东风介绍,该厂目前日处理污水3万吨,污水在这里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才排放。
作为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肩负着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特殊使命。近几年,秭归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库岸综合整治、污水管网配套、库区网箱养鱼取缔等工作,库区水质持续改善。县环保局局长许雷介绍说:“目前,县城及11个乡镇全面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一级A排放标准在全县集镇范围内全覆盖。”
走在秭归县城内,蓝天白云笼罩下,一池碧水环绕着银色的大坝。今年六月,宜昌市与中国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项目之一秭归污水处理厂开工。位于茅坪镇银杏沱村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1.5亿元,项目建成后服务范围为金缸城新区、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服务人口约7万人,每年可消减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约1840吨、氨氮约184吨、总磷约6吨,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的上马,无疑再为秭归的环保添加绿色砝码,让长江“黄金水道”成为“绿色生态之路”。
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成燃料
4万吨垃圾可创造7000吨燃煤能量
当日,记者来到位于秭归县茅坪镇窑湾坡的垃圾中转站,看到环卫所工作人员刘长征正在后台电控室进行操作。一堆堆废旧垃圾通过水平直压的工艺,压缩到密闭的集装箱式垃圾车内,再转运到位于郭家坝镇的华新水泥厂进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通过重力分拣之后送往华新水泥厂焚烧,一天的垃圾热能能省下17吨煤呢!”秭归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卫红介绍说。
据统计,秭归城区每年要产生生活垃圾4万吨,可创造7000吨燃煤能量。源源不断的垃圾,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秭归县城环境,更是影响到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坝上库首第一县的秭归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率先实施了生活垃圾的生态资源化利用。
2015年,秭归县建成运行了窑湾坡和青龙嘴两个垃圾中转站。2017年1月1日,位于郭家坝镇崔家湾的秭归县首个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总投资5500万元,秭归城区及茅坪镇、郭家坝镇部分生活垃圾全封闭式运至该处,进行干化、破碎、分类处理,最终分选出衍生燃料RDF,打包转运至华新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替代燃料,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按照秭归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勇要求,全县12个乡镇的所有生活垃圾将逐步运至此处进行资源化处理。
“垃圾及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都通过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不占地、不产生二次污染,致癌物二噁英排放远低于苛刻的欧盟标准,垃圾变热能,不仅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也彻底改变了过去垃圾填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郭卫红说。
走在秭归县茅坪镇内,街道整洁,小区里环境干净。如今不只是县城,许多乡镇的生活垃圾也全部都转运到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秭归县依托企业解决环保问题、社会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一举三得,实现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接下来,秭归县还将环保的触角伸到乡村,把各村的生活垃圾也逐步转运起来,让垃圾真正地变废为宝,共建美丽乡村。
记者手记
长江三峡,滔滔江水印证中华文明历史。
三峡大坝,世纪工程展现现代科技奇迹。
位于坝上库首的秭归县因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注定了其自带的生态环保属性。多年来,秭归县始终把护绿两岸青山,保护一池碧水作为立县之本、民生之要、发展之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命线。不搞大开发,在全县突出发展生态产业之路,深入挖掘当地的生态功能、旅游功能,走出一条独具生态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秭归县不仅保护自身环境,更在护佑长江中下游水源的过程中起到了坝上“过滤器”的作用。秭归开展库岸综合整治、污水管网配套、库区网箱养鱼取缔等工作,实施“河长制”,全面开展清河清库保洁行动,清理库上水面垃圾,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排污、电鱼毒鱼、填河占库、阻水建筑、违章建筑、弃土弃渣等违法行为。其中在全县12个乡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全面实现了全县水源一级A排放标准。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池碧水东流去。在“长江大保护”中,秭归收获了青山绿水,而这些绿水青山更将为秭归带来更多持续发展的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秭归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