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鲜橙富屈乡

12-14 15:23   郑家录

秭归县在发展柑橘的道路上一路摸索,改良品种,科学布局,富裕了百姓,缔造了传奇。

郭家坝镇邓家坡村是秭归县脐橙主产区,该村柑农借力供给侧,把脐橙树当作宝贝来伺候,经过持续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把一个个脐橙变成了“金果果”,一个村种出了亿元产值,成为该县首个脐橙亿元村。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沿着该村的盘山公路,有电商在收购脐橙。一个个着色均匀、品相完好、橙黄耀眼的中熟品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柑农们说,这一筐筐背的不是脐橙,而是人民币。

2组柑农熊亿有8亩多脐橙园,种了4亩红肉、近4亩伦晚,现在收购的是几分地的纽荷尔:“红肉脐橙可以摘一两万公斤,按现在市场行情价,大概9块一公斤,可以卖个十几万元钱;伦晚可以摘个1万多公斤,按现在市场行情每公斤10元钱,也可以卖个十几万元钱,总共预计在30万元左右嘛。我们这样的户在这儿要占一半以上。”

据了解,邓家坡村911户2676人,其中850户种植脐橙,现有脐橙面积5000亩,4000多亩都是晚熟品种——红肉和伦晚,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有不到1000亩的中熟品种——长红、圆红、纽荷尔。

邓家坡村财经委员何宝良说:“全村像我这样卖三四十万元钱的户达到60%,最高的一个户实打实地卖了97万多元,100万元差一点点儿。最少的上十万元钱,在我们邓家坡就算贫困户。”

何宝良说,这几年他们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无论从户平算,还是从面积算,全村脐橙产值均超过一个亿。

邓家坡村两面邻水,一边是长江,一边是童庄河,最高海拔670米。独特的峡江河谷气候适宜柑橘生长,解放前就有零星种植。解放后,当地也成片种植广柑、红橘和锦橙,但没变到什么钱,全村人年年吃供应。

邓家坡村柑农何明强说:“以前也种柑子,但是吃供应。那是我们一个队只产几万斤广柑,值不了几个钱,一个队一年弄一万多元。”

没粮吃的尴尬日子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我国老一辈著名柑橘学家章文才带着学生,在归州镇彭家坡村精心培育出罗脐35号,并推广到全县。饱受饥饿之苦的邓家坡村农民何光怀,在分到自家责任田里的一棵老广柑树上采取内堂腹接技术,将内堂的枝条换成罗脐35号,当年就产生了效益。

邓家坡村党总支书记何明国说:“顶峰期最好的时候,广柑这棵树可以结一千二百多公斤。1986年高接换种以后,当年就结了两三百公斤。后来把外围的枝子回缩了,只保留了罗脐。这棵树可以养活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

柑农颜德敏说:“那时候罗脐卖给外贸的0.7元一公斤,兑换进口复合肥。按照现在说,甩开膀子干,只要勤劳,家庭收入就起来了。”

由每公斤0.2元的广柑,到每公斤0.8元的罗脐35号,价格成倍增长,邓家坡人不仅看到了效益,也看到了希望。1986年,在柑橘土技术员何光怀的带领下,全村的广柑树全部改成了罗脐35号。第二年,罗脐大量上市,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也不断走高,邓家坡把吃供应的帽子甩到童庄河,从此过上温饱生活。

颜德敏说:“这大约搞了个十几年,2008年、2009年,我记得罗脐1.8元一公斤,第二年卖1.6元一公斤,第三年卖1.4元一公斤,我说那这不是个事儿了,像这样搞下去,再不调控市场,没得饭吃了,我们才加劲换品种。”

其后,水果市场品种日益丰富,罗脐35号从俏销到滞销。2003年,邓家坡村再下决心改良脐橙品种,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伦晚进行试种。3年后,品改成功,花果同枝的伦晚大放异彩。刚上市的伦晚,每公斤卖到24元。2008年,全村海拔300米以下的4000亩罗脐树,全部改成了红肉和伦晚。

伦晚,挂果越冬,三月底开园采摘,卖到五、六月份。肉质致密脆嫩,汁多化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5%以上。

在漫山遍野翠色欲滴的橘树掩迎下,一个个拳头大小的伦晚已开始泛黄、露出了笑脸,可它离成熟还有半年的时间。伦晚是秭归目前品质最好、价格最高的品种,是中国脐橙的极品,只有秭归栽种。

如今,秭归脐橙脱胎换骨,一跃成为“金果果”,市场越来越好,价格节节攀升,柑农不仅收获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颜德敏说:“吃供应,种罗脐,伦晚致富;搞改革,好政策,农民幸福。”

种广柑吃供应,种罗脐翻身,种伦晚致富。脐橙从不值钱到俏销、滞销、重新俏销...以邓家坡村为代表的秭归脐橙在市场的沉浮,正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活样本。

早熟品种上山,晚熟品种下河,中熟品种山腰。在秭归,春夏秋冬均有脐橙鲜果上市,四季鲜橙不仅富了百姓,也富了屈乡。目前,我县除了亿元村邓家坡,超过5000万元不足亿元的专业村已达12个。

从广柑到罗脐、再到伦晚,一棵树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而且富裕了一个村,带动了整个县。一棵脐橙树的华丽转身,也浓缩了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的传奇。

(来源:秭归县广播电视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