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穷孩子”逆袭成功!24年影像跟踪记录!

02-22 08:44   秭归发布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一个长达24年的新闻故事。1995年,秭归电视台拍摄了电视纪录片《我要读书》,片中的小主人公叫宋正东,因为家里穷,那年他都快7岁了,却一直没有上过村里的学前班。眼看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却面临着失学的困境。24年过去了,宋正东现在过得怎么样?



这是24年前的宋正东↓

图丨7岁的宋正东


这是15年前的宋正东↓

图丨16岁的宋正东


这是现在的宋正东↓

图丨31岁的宋正东


通过上面的3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宋正东完成了人生的华丽变身。现在,我们来听宋正东讲述他的逆袭之路!


我叫宋正东,今年31岁,是梅家河乡郑家岭村人,现在是中交四航局职工,是菲律宾一个项目的部门经理。我已经有7个年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回来,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震惊。


图丨现在的郑家岭村(魏启扬摄)


村里的主干道均已硬化,漂亮的小洋楼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老弱病残贫困户住进了政府统一建设的安置房,漫山遍野的橙子树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父老乡亲致富的产业,大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图丨现在的郑家岭村(宋正东提供)


记得在我小时候,家乡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这里虽然山青水秀,层峦叠嶂,是纯天然的氧吧,但却偏远落后。小时候我家和乡亲们一样,都住着土坯房,土黄色的外墙裂着长长的口子,屋内光线昏暗,家徒四壁,几把椅子、一张方桌就是全部家当。吃水靠天气,物资靠人背,用电靠私拉乱接。



图丨宋正东的老家(宋正东提供)


那时候村里没有公路,也没有汽车,听隔壁小卖铺进货的人说,从村里走到县城,至少要走上三天。当时我就想着,长大后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图丨宋正东就读过的小学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想要实现“去看外面的世界”这一愿望异常艰难。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每个阶段能否继续上学读书都充满了悬念。幸运的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在关键的时候拉了我一把,让我最终完成了学业。


图丨1995年秭归电视台纪录片《我要读书》中的宋正东


小时候,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家里又有我和姐姐两个孩子,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政府的关怀下一直吃低保,可家中日子还是很艰难。姐姐比我大六岁,家里想尽一切办法让姐姐先去上了学,而我就只能是一拖再拖,六岁半还没有上学前班。


图丨1995年秭归电视台纪录片《我要读书》中的宋正东


那时候,我会悄悄地跟着姐姐去学校,他们上课时我就趴在窗外,想看看教室里的小伙伴们是怎么上学读书的。


图丨1995年秭归电视台纪录片《我要读书》中的宋正东



社会好心人助我上学


直到7岁那年,我们家来了几个秭归县电视台的叔叔阿姨,说要录制一个《我要读书》的助学纪录片,他们说能帮我实现上学的愿望。很快,我就收到了外界寄过来的书包、文具盒、衣服和一些钱。就这样,我顺利走进了小学教室。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我在上小学到初中这段时间,一回家就帮着村里一个牛贩子大伯家放牛。

初三那年,秭归县电视台的哥哥姐姐再次来学校找到我,想要对九年前《我要读书》里的主人公进行跟踪采访。镜头让九年后的我又一次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而那些年,我家依旧贫困。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高中,但家里没钱供我继续上学,我本想就此放弃,这时,初三班主任张老师特意来到我家里,给了我一些钱,还跟我的家人谈了许久,劝我一定要继续读书。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我鼓起勇气给秭归县电视台当时采访过我的张姐姐写了一份信,很快我就收到了回复。

张姐姐让我开学那天带上录取通知书去趟电视台。那一刻,我兴奋地跳了起来,看到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高中开学报到的那天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为了节省车费,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带着行李来到县城高中。虽然在秭归县电视台的帮助下我的学费不用愁了,可县城离家远,吃穿住用行都要花钱,上学对我来说依然很难。我深知家里的情况,对我来讲,能够继续上学就已经很奢侈,所以从来不和家里提学校里的情况,也不和学校任何人说家里的情况。

高中三年,我每年都能拿到一些奖学金和助学金,可饿肚子对我而言依然是家常便饭。

我深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哪怕经常饿肚子,我也咬牙坚持着。但是,我高考失利了,只考了个专科学校。



助学贷款助我圆大学梦


我不想就此结束学业,就去县城一家宾馆打工挣学费,但家里还是没钱供我继续上学,那时的我非常焦虑。

幸运的是,我申请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解了燃眉之急。2008年9月1日,一封通知书、一份贷款合同和家里筹集过来的500块钱,是我去学校报到时的全部家当。

办完入学手续,简单买完床上和日常生活用品后,口袋就剩下300块钱。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但我必须乐观面对。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入学生组织、参加校园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兼职打临工挣钱,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大学生活规划。我按着自己的规划,严格要求自己。就这样,我的学习成绩进入专业前三名行列。


图丨宋正东大学时期


渐渐地,我在学校开始变得小有名气,毕业时我被老师们推荐为优秀毕业生,获得就业推荐。与其他专科生相比,成绩优异的我有许多就业选择。结合自身实际,我最后选择了一家叫上海远方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的私企。


我的人生开始逆转


2011年8月,我随公司出国来到卡塔尔,参与多哈新港项目建设。


图丨卡塔尔首都多哈(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卡塔尔期间,我发现随着我们国家整体实力越来越强,我们在国外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平时我们只要一出门,到哪儿都有其他国家的人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


图丨卡塔尔多哈项目(宋正东提供)


2012年10月,我以临时工身份进入中交四航局二公司卡塔尔多哈新港项目部。


图丨卡塔尔多哈项目的办公室(宋正东提供)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乐于付出、甘愿奉献的工作作风。


图丨宋正东在卡塔尔多哈


我还自学了一些生活技能,比如电脑系统装机维护、电脑维修、理发等。我的努力,最终给我带来了好运,我多次被评为项目优秀员工。


图丨宋正东在卡塔尔多哈


2016年6月,我被项目领导推荐成为央企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

2017年7月,我在菲律宾项目部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开始独当一面主持工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贡献着自己的微薄力量。


图丨宋正东这些年先后在卡塔尔、菲律宾工作


这些年,家乡大张旗鼓开展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值得自豪的是,我和我的家人没有成为这一轮的贫困户帮扶对象。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家就不再是低保户了。


图丨2019年春节,宋正东和父母在宜昌过年。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就用自己的工资还清了上学的贷款和家里所有的借款。


图丨宋正东回老家和乡亲聊天


2014年我在宜昌市按揭贷款买了房。


图丨 宋正东在宜昌买的房子(宋正东提供)


2015年我在老家为父母建了一套简易的新房。


图丨 正月初十,宋正东与父母一同回老家过年。


衣食无忧的我们不再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就能过得很好。


图丨宋正东在卡塔尔多哈过春节


如果说小时候的我是一棵草,那么现在的我终于长成了一棵树。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我的老师、乡亲父老、社会上的好心人以及国家的救助政策便是我成长路上的阳光和雨露,使我最终迎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图丨宋正东在菲律宾


24年,我和我的家乡都在用“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激励着我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向上生长。最终,我们都实现了逆袭。


图丨现在的梅家河乡郑家岭村


我在菲律宾的时候,会经常跟当地人聊天,同他们聊我们中国的网络支付、网络购物、共享单车、高铁等等。很多当地老百姓就会问我,你们中国人看上去都这么富有了,为什么你们还这么拼?我就会跟他们讲一讲我和我的家乡,20年前,我和我的家乡贫穷落后,但是我们仍然坚信,只要奋斗拼搏,一定可以改变自身的现状,最终我们做到了。在中国,我能感觉到所有人都是那种很积极向上的。即使我现在有了一定的成绩,我仍然想着要继续拼搏,获得更好的成绩。


图丨现在的郑家岭村


从1995年开始,我的家乡就从改善自然环境入手向贫困宣战,20多年来,全村发展柑橘等多种经济林近4000亩;道路硬化入户率达到了9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居民点达到了集镇化标准,街道长达3.5公里,明亮的路灯、宽敞的街道、葱绿的行道树、规划整齐的小洋楼……听说乡亲们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2万多元。


图丨郑家岭村红河子沟(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农村居住环境改善了,村庄变成了宜居、宜旅、宜业的新农村;乡亲们脱贫了,过上了和市民一样的美好生活。国家精准帮扶政策,让村里每个人的奋斗有了坚实的依托,让每个人的梦想有了牢固的底座。


VR图丨梅家河乡


时代已经为我们每个人搭就了舞台,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奋斗、去努力、去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美好生活。


短评: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宋正东原本是个“穷孩子”,靠着媒体牵线搭桥、好心人伸手相助、国家助学贷款,一路艰难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面对困境,他没有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而是乐观面对、积极进取,为踏入社会作了最好的铺垫,也使就业有了更好的选择。


毕业入职后,他踏实肯干、好学刻苦、乐于付出,24岁时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相继成为央企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正式员工和菲律宾项目部的部门经理。事业有成的同时,生活也富足起来。


从一株草到一棵树,宋正东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奋斗才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只有奋斗才有稳稳的幸福!


自述:宋正东

整理修改:张新玲、周桂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