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25岁的秭归小伙、中国地质大学在读研究生李郑迪,成功登顶海拔7546米、西昆仑山三大主峰之一的慕士塔格峰。
记者汪蕾 通讯员王鹏 吴海宁 文/图
暴风雪,沿途的冰缝,零下30度的气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当把这一串词联系在一起时,你的脑海里是不是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坚毅的身影,在皑皑白雪、充满危险的雪山上艰难前行,只为抵达最高的山峰,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风景。
就在前不久,25岁的秭归小伙子、中国地质大学在读研究生李郑迪,就成为了这样一幅画面的主角。7月6日,他和中国地质大学的老师、同学们,成功登顶海拔7546米、西昆仑山的三大主峰之一的慕士塔格峰(简称“慕峰”),挑战了自己登山生涯中的最高峰。
慕士塔格峰
图丨来自宜兴市登山运动协会
慕峰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交界处,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因为慕峰常年积雪,冰川广布,也被称为“冰山之父”。与西昆仑山脉最高峰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第二高峰公格尔九别(海拔7595米)三足鼎立,被称为“昆仑三雄”。
年纪轻轻的李郑迪,已经有一串响当当的头衔:定向越野五星级运动员、定向运动国家一级裁判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向运动队队长、兼职教练、2013-2018年湖北省定向越野锦标赛9块金牌得主、中国地质大学“净峰者”登山队的发起人之一。那么,李郑迪是如何爱上登山运动的?在挑战慕峰的过程中,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经历?
1 挑战慕峰十几个日夜永生难忘
李郑迪说,攀登慕士塔格峰的计划始于一年前,并于半年前,登山队的成员就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
6月21日,在经历航班取消、延误等意外后,包括2名教师和9名研究生登山队员,到达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的慕士塔格峰峰底,开始登山准备。攀登计划为19天,分为三个阶段。
为了适应当地的天气和地理环境,他们会进行多次拉练,在第一次拉练中,李郑迪从4400米的大本营前往5500米的过程中,因为前5个小时速度太快,体力严重透支,加上食物和水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了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疼得无法忍受。返回大本营后,他下撤到3300米的营地,足足修养了两天,才恢复了体力。
但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有了第一次拉练的教训,在第二阶段从4400米—5500米——6200米前进时,李郑迪放慢了速度。但没想到,刚到4800米的换鞋点,天气说变就变,暴风雪来了。李郑迪说,他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
经过反复摸索,他学会了横着在雪上走,最终达到了5500米的第二个营地。第二天,李郑迪继续和同伴往6200米进发。这时整个路线中最危险的一段,50%的路面都在冰裂缝之间,很容易掉下去葬身雪山。为了安全,他们所有队员用一根绳索结伴而行,1个人走,7个人在雪地上制动,大家交互前进,终于顺利走出了左边是绝壁,右边是雪坡的危险路段。
7月5日凌晨2点45分,几乎一夜没合眼的李郑迪和同伴们在满天的星光中,从6900米的营地冲顶。5点多,天边有了一丝亮光。靠着这一丝光,他们坚持到了8点,山顶峰就在眼前,但他感觉自己已经呼吸不到什么氧气了,仪器显示,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地面的40%左右,而且头又烫又涨,心脏跳得很快。顶峰近在咫尺,却感觉远在天边。靠着队友间的不断鼓励、相互协作,大家最终坚持下来。最终,9点45分,李郑迪成功登顶。在标志点,他拿出了贴身携带的红旗,“热烈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7周年”,“宜昌金东方初中0905届学生毕业十周年”等,拍照留念,把自己最美的身影,和对母校最深的热爱,留在了慕士塔格峰的山巅之上。
2 体育老师发现他有长跑天赋
李郑迪和爬山结缘,还要从他爱上长跑说起。
2006年,从秭归县实验小学毕业的李郑迪考入了宜昌金东方初中。开学没多久,体育老师许盛涛老师就发现,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耐力和体力不错,很适合长跑,就把李郑迪招进了自己的田径队。相比大多数惧怕长跑的同学,从未接触过长跑的李郑迪,很享受跑步飞驰的感觉,每天跟着许盛涛进行1500米的跑步训练,学习、锻炼两不误。初中的训练,也为他今后的越野、登山,打好了强健的身体底子。至今,李郑迪每年回到宜昌都会来看望恩师,他说,“如果没有许老师,我不可能和登山结缘,是许老师让我爱上了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
三年后,李郑迪考入了夷陵中学。在许盛涛的大力推荐下,李郑迪又进入了夷陵中学的长跑队。在高考时,他以优异的专业成绩和理想的文化成绩,考进了中国地质大学的王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3 本科四年挑战了武汉的26座山
进入大学后,同样加入了校体育队的李郑迪,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在教练的建议下,大一那年,他开始尝试定向越野项目。
李郑迪说,长跑就是单纯的跑圈,而定向越野是对“智力+体力”的考验,参与者要借助指北针和定向图,到访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时间最短或得分最高者为胜。在比赛中,参与者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能准确判断方向选择合适路线,所以定向越野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能,还考验分析问题、果断决策的能力。
本科期间,李郑迪徒步爬上了武汉7所大学的校园内的山地,南望山、珞珈山、狮子山、桂子山等,还有行内俗称的“环东湖14座”,以及“江夏八座”中的5座。除了带瓶水徒步越野外,为了加强体能训练,他还经常背着一背包10—15公斤的书,负重前行。
在定向越野中,每个人会规划不同的线路,因此,李郑迪常常是“一个人在路上”,在山上很难看见一个同行者。不过他说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
因为热爱,所以专业。在就读本科期间,李郑迪多次参加省运会和省大学生运动会,先后获得了定向越野项目的9块金牌,也为他此后的专业登山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4 攀登足迹遍布台湾、青海、西藏
优秀的人,总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在大四临近毕业时,李郑迪在教练的推荐下,参加了由中国登山协会带队的英国定向越野赛。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同学飞往英国的苏格兰地区,参加了为期两天一夜、里程为100KM的比赛,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选手共有1600多名。
“那次的比赛是我第一次需要户外生存的定向越野”,李郑迪说,他和同伴要背负食物、水和帐篷等物品,重达30多斤,并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100公里的行进路程。为了取得好成绩,李郑迪和同伴几乎没有休息,晚上天黑了,戴着头灯继续前进。最终,他们首战告捷,取得了93名的好成绩。
最终将李郑迪领入专业登山队伍的,是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中国登山协会委员的董范教授。大四毕业后,李郑迪考上了本校的户外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成功挑战了台湾、青海、西藏等地的多处高山。
2017年至2018年,李郑迪以协作和队员身份带领海峡两岸登山交流活动先后登顶台湾奇莱主峰(3560M)、奇莱山北峰(3607M)岗什卡雪山卫2峰(5005M)和卫8峰(4800M)。2018年,李郑迪还发起组建了“净峰者”登山队,希望攀登上更多的高峰。他向记者说,那些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通过没有保护绳索的绝壁,如何在冰坡上行走,如何在雪山上滑坠时紧急制动,以及在雪山上遭遇暴风雪如此应对等,也让他有了信心和经验去挑战慕士塔格峰。
李郑迪表示,今后,他会一如既往的科学登山,将“敬山、爱山、护山”的理念带到更多的山峰。
(来源:爱上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