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丨核桃结硕果 产业助“三农”

08-16 18:07   郑家录 陈晓燕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秭归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育,让核桃成为半高山地区致富的“金果子”,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今年,秭归核桃迎来了丰收年。


这些天,两河口镇谭家河村村民郑家良喜出望外,家门口的11亩核桃林里,翠绿的果实压满枝头。


核桃种植户郑家良:“卖湿果能卖5000公斤,这就是1万块。干果能卖500公斤,这就是1万块。去年我做了150公斤油,我今年想做250公斤油。油每公斤可以卖100元。”


今年的核桃种植预计可以给老郑带来4万多块钱的收入,这笔丰收账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右手臂自小因伤致残,五年前,郑家良还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奔着摘掉穷帽的目标,他一心扑在核桃上。县林业主管部门为核桃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计划,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和县技术员包乡镇、乡镇技术员包村、村技术员包园包户的核桃生产技术管理模式,更让老郑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核桃种植户郑家良:“哪怕那时候我是低保,还是要靠自己。这一头政策好,自己还是要干,他在拉你,你就要跟着起来啊。”


怎么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我县结合各乡镇实际,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了《秭归核桃周年管理技术要点》和《秭归核桃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并将一系列帮扶措施与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仅2019年,组织县级培训3场200多人次,乡、村级培训150场5000人次,建立核桃技术交流微信群12个,确保了技术传递的时效性。


核桃种植户崔邦奎:“我们没得技术,有的(树)有时候结几颗,有的树又不结,群众搞得没有积极性,有的准备把树砍了,后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通过施肥、农药、修剪等技术攻关,我们现在的核桃树都是几十斤,现在群众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认为这个东西是我们以后致富的门路。”


针对少数抗性差、坐果率低、核桃品质不佳的品种,县核桃技术管理团队筛选出3个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本地核桃优良单株为采穗母树,建设了10亩生产育苗采穗圃;针对核桃园土壤营养失衡问题,开展土壤生态修复试验课题研究,探索省力化栽培模式;由合作社牵头、大户带小户的技术传承链也在加速构建。全县1.5万亩核桃示范园,已成为实践园和传带技术、现场示范的基地。同时,劳动力短缺的家庭还可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托管等方式,加入到精品核桃园建设行列。生机盎然的“绿色银行”正茁壮成长。


两河口镇双佳专业合作社万民:“一棵核桃树给我们农户包括社员创收1000块钱,一年如果按照理想发展的话,我们整个合作社500亩,一年挣100万块。”


目前,全县核桃种植突破22万亩,涉及12个乡镇158个村35000户,可带动项目区贫困户人均增收1600多元,核桃已成为我县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产业。


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屈定斌:“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就是围绕六个字开展工作:那就是绿色、省力、增效 。绿色就是要采用无公害的生产方式,比如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通过疏株间伐,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拒绝使用化学除草剂等等;省力就是通过优化创新核桃栽培管理技术,使用新型农资、农具和完善果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来达到省力省时的目的;增效就是通过科学系统管理,提高核桃质量和产量,通过省力化栽培措施,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和合理进行林下间作等方式,多管齐下,来增加农民收入。”


坚守初心再出发,秭归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一个个务实之举,推动着人才、技术、资本向农村聚集,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田间地头落地开花,结出新硕果。一片片绿色银行迸发出“三农”新活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筑牢了根基。


(来源:秭归融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