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无设备、无人才、无作品的山区县艺术团,从业务水平全巿垫底到全省拔尖,多次获得全国大奖,这一奇迹的背后,缘自一位艺术道路上的“求索者”、文艺改革的“急先锋”在引领前行。他就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得者——谭斌。
逆境突围 改革闯出新气象
前几天,屈原艺术团为磨坪的乡亲们送去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这是他们今年第85次“送戏下乡”。
送戏下乡精彩、持久,专业的艺术团队功不可没。然而,17年前,屈原艺术团却是负债累累、人心涣散,既没有设备、人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在团队举步维艰时,谭斌勇挑重担,担任艺术团团长。
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屈原艺术团团长谭斌:“必须通过改革,必须通过市场寻找我们的阵地,通过改革激发职工的创造性,跟市场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解决我们当时存在的一些困难。”
于是,谭斌大刀阔斧率先在全省专业文艺院团中启动以“人事代理、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但首先就遇到了团里老同志的质疑。
屈原艺术团演员王玲玲:“当时大家都是意见挺大的,因为有很多老演员,你凭什么我工作了那么多年,工资比年轻的还要少。”
为了公平公正,谭斌从省里请来专家,对所有演员进行考核打分,以业务论英雄,将成绩直接和工资挂钩。
屈原艺术团演员王玲玲:“像我们今年40多岁和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我们考核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我今年的工资也许拿到一级,如果我今年一年考核如果是考差了,明年也许我就会是二级,我一个月工资就会少五六百块钱。”
一方面以人事制度改革稳定军心,另一方面,通过精打细算来维持艺术团运作。排练厅条件简陋,谭斌就带领男同志下乡采购木料,请来木匠自制木地板,和演员们自己铺设。不少道具也出自他们之手。
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屈原艺术团团长谭斌:“全部都是自己制作,按我画的图的标准进行制作。然后我们所做出的效果到现在都还可以,为了节约100多块钱,就是这样慢慢精打细算的,走到现在。”
为了早日甩掉巨额欠账,谭斌带着演员们到处跑市场参加商演。这样,不仅演员的绩效收入增加了,不到两年欠账也还清了。
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屈原艺术团团长谭斌:“演出最高峰,每天可以达到七八场,除了在本县,在其他的宜昌市周边、省里范围内的,所有的地方只要有市场我们就前去演出,不放弃每次的演出机会,加倍努力赚取更多的演出效益。”
文化+旅游 让文艺作品更具生命力
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谭斌深谙一个道理,打造艺术精品才是艺术团发展的命脉。
每天下午三点,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都有一场大型历史舞台剧——《礼魂》的演出,用艺术再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爱国廉政、求索奋进和坎坷沧桑的一生。而这,正是屈原艺术团和景区联合打造的,再次改变了以往文艺节目演出几次就“进仓入库”的尴尬。
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屈原艺术团团长谭斌:“每天接触的都是不同的游客,所以说就可以反复地演,同时对演员也进行一个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通过这种反复的演出,不同的观众游客进行推介,让我们的屈原文化作品更具有新的生命力。”
《礼魂》演出11年间,演出场次达6650场次,接待观众50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5亿元,创下全省多个第一。
市民谭倩:“非常震撼,让我们在剧目中了解到了屈原,对屈原文化又有了一个更立体的认识,印象非常深刻。”
湖北三峡平湖旅游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周建华:“文艺舞台剧是我们景区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欣赏,它使我们景区静态的风景活了起来,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成功实践。”
尝到文旅融合的甜头后,谭斌带领团队先后策划创作的巜青滩的姐洩(xie四声)滩的妹》连续公演100场次,观众达8万人次;《大端午》荣获宜昌华文大奖;巜我们的端午》推出一个月便接待游客3.6万人,形成三峡旅游文化传奇。更有舞蹈《杨柳琴鼓》、男声表演唱《敲起琴鼓劲逮逮》分别获省级、国家级大奖,多次受邀赴京演出并开展全国巡演。
植根基层 绽放文艺芳华
在谭斌的带领下,屈原艺术团从负债累累、仅有20多人的小团队,发展壮大到今天80多人,综合实力跻身湖北省县级剧团第一方阵。他还先后组建“走进新农村”送戏下乡文艺分队、“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党员先锋队、“六送六进家”三支送戏下乡演出分队。轮流亲自带队到全县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每年坚持150场次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送戏下乡449场次,农村观众达17万人次。
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屈原艺术团团长谭斌:“只有真正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市场才会认可,人民群众才会喜爱。作为一名基层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下一步更要踏实工作,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让民俗文化传播得更远。”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