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八大菜系,鄂菜不在其中,鄂菜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大约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湖北人除了九头鸟的名号,在吃上,注定了嘴吃八方、兼收并蓄。有人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在我看来,湖北人什么味道都敢尝。
秭归地处鄂西一隅,即使鄂菜成了气候,秭归菜也不会成为其中主流。
秭归菜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呢?当然有。
秭归西接四川,东临湖南,夹在著名的川菜和湘菜之间,全境皆在西陵峡中。三峡像一条出色的消化道,两大菜系在其间上上下下,贯通出了独属秭归人的味道。
秭归人做菜,喜欢放花椒,但不会像川菜能把天麻翻,一点点麻,一点点香,就够了。秭归人更偏爱花椒的香,而不是麻。
秭归人炒菜,少不了辣椒,做泡菜腌菜咸菜,辣椒不仅是出味的,也是增色的,不会像湘菜那样辣得钻心,比如酸辣,只用在少数菜肴中,酸辣鱼、酸辣土豆丝。
麻辣赶不上四川,酸辣赶不上湖南,秭归菜在两大菜系面前,显得颇为温柔,有人称此为家常味。
这就是秭归菜的特色?可能有人会说,家常味,不就是没特色!非也,过犹不及,用在饮食上道理是一样的。麻、辣、酸,厚味重味,久食则味蕾麻木,只有用更重的味道进行再刺激。反倒是温和的家常味,久食不厌,滋味绵长。
出门在外的秭归游子,久了,就会想念豆豉、豆腐乳、酢广椒、春天盐菜炒腊肉,干洋芋果果炖腊蹄子,想念酸芋头梗、柑子皮拌则耳根、木姜子紫苏拌大蒜,还有妈妈泡菜坛子里的野韭菜母子、酸豇豆。还有漆油炕洋芋、面饭懒豆腐……我一口气说出秭归人爱吃的这么多菜,都是味道适中的好东西。
东西南北中的客人到秭归来,都说秭归菜好吃。一位北方的朋友,十年来,一直想念着永久香饭店的江鲶火锅,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鱼火锅,酸菜,或者西红柿,清炖出的家常味。
2015年秋天,秭归人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寻找秭归味道的壮举,十二个乡镇加上县城四个分区,从乡村阿嫂到宾馆大厨,网罗县境内的大小做菜高手,男女老少齐上阵,各显神通,将各式秭归菜做出了无数花样。
作为被邀请的评委之一,我负责从各种菜式中找出秭归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场壮举历时小半年,带着一张嘴吃遍秭归,吃了将近五百道菜,总结出这么几点:秭归人善吃,山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可以变成盘中佳肴,就连石头也能做成下酒菜。
秭归人的善吃是有渊源的,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就是一个美食家,他饮木兰之坠露、食秋菊之落英,在《招魂》一诗中仔仔细细描绘了楚人的饕餮盛宴。秭归味道很家常,但我们要以家常为荣,只有家常味,能纳天下客。
作为屈原故里人,除了继承屈原的诗歌精神,也应该将他的美食爱好发扬光大。秭归味道,就是楚的味道,寻找秭归味道,就是寻找楚文化之根,这与写诗一样重要。
从《楚辞》流传而来的美食传统
戳视频了解详情
↓↓↓
梅子
作者简介:
本名秦晓梅,湖北秭归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创散文,有作品见于《美文》《散文》《散文百家》《长江文艺》《芳草》《少年文艺》等杂志,入选多种散文选本,出版散文集《飞翔的姿势》《我的梦树开满了花》两部。从事屈原文化研究多年,所著论文发表于多家省市专业杂志。
本文选自作者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味道与记忆》。
(来源:秭归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