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不自知,温恭品如玉。刀锋闪耀,凿痕深深,烙下岁月的印迹。
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楚歌迎风,涛声阵阵,追寻历史的传奇。
屈乡如画,山河壮丽,一把刻刀觅知己。飞刀走线,春秋写意,方寸之间著史诗。
一木一世界,惊艳了时光。一石一人生,倾尽了情思。
长江三峡之中的屈原故里秭归,劳动人民千百年的智慧凝聚成文化的种子,在峡江山水间盛开成一朵朵绚烂多姿的非遗之花。
在秭归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峡江木雕”与“龙马金花砚”石雕以其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倍受人们推崇,成为秭归非遗文化中的翘楚。
生长于屈原镇的刘志华、刘志伟兄弟俩在流淌着屈原传说的村庄里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充满梦想的少年时代,带着青春的躁动走出峡江小镇,用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拿起了祖辈传下来的刻刀,在一块木、一方石上觅见了自己的心灵憩园。
木香诗魂映匠心
屈原最爱草木香,《楚辞》中处处以香草香木为喻,赞誉高洁,批判奸佞。刘志华同样爱草木香,很小的时候,父亲从田间刨回一个树蔸、奶奶在门口挂上一束艾叶,他总是喜欢围着嗅个不停,那散发着大自然芬芳的气息令小小的他沉醉而满足。
长大以后的刘志华,自然而然地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雕刻工具。与父亲不同的是,酷爱阅读、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他,把父亲的手艺从“养家的活路”升华成了“峡江木雕”艺术。
“峡江木雕”这门技艺,在秭归大地上传承了千百年。而让“峡江木雕”变成昂贵的工艺品在富丽堂皇的美术展厅展出,刘志华是第一人。
“雕刻屈子风骨,诠释木香诗魂。”这是刘志华至高的追求。屈乡山水的灵韵赋于他点木为金的聪慧,屈原文化的浸润激发他铭刻岁月的初心,他用半生的时光雕凿着自己的梦想。
一块块绘满岁月纹理的黄杨木、一件件散发清香的珍贵崖柏,在刘志华光影流转的斧凿刀刻中迸发出生命的张力。经过选料、打磨、精雕、盖腊等二十多道工序,一尊尊神态各异的屈原雕像,目光深邃、风骨凛然,衣袂飘飘而姿态高贵。其黄杨木雕《归来》《知足常乐》《多子多福》等多件国家、省、市获奖作品,以细腻的笔法、美好的寓意,匠心雕刻出峡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闪耀着屈原故里亘古不变的浪漫诗意。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宜昌工匠”等荣誉称号令刘志华的作品倍受世人关注。许多游客慕名来到刘志华开设在屈原祠中的工作室,出高价求购一件心仪的作品带回家珍藏、传世。
石砚古韵听涛声
秭归,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从苏轼、陆游到余光中、流沙河,千年之间,诗人的足迹从没停止到这片土地的朝圣之旅。
而笔墨挥洒的地方,必定有一方石砚的传奇。
刘志伟,秭归龙马金花砚制作传人,便是这石砚传奇的续写者。
与哥哥刘志华言辞间的文采飞扬不同,弟弟刘志伟更为内敛、沉默。长年摩挲着石料,刘志伟的手粗砺而不失敏感。在他心中,这些产自屈原镇龙马溪、乌黑中闪烁金砂的石料是有生命的。
那墨染一般的颜色沉稳而贵气,那隐约闪现的金光透露出低调的奢华,那细腻精致的雕工恰到好处地在一方砚台上唤醒了墨客渐行渐远的峡江记忆。
刘志伟祖父曾在青滩古镇上经营一个延续上百年的砚台作坊。时代变迁,毛笔的束之高搁也终结了砚台的美好时光。
祖父临终时的目光落在一方落满灰尘的古砚上,刘志伟读懂了那目光中的内涵:传承。
青年刘志伟停下了漂泊的脚步,回到故乡的村庄,扫去爷爷工具箱上的尘埃,正式成为一名手工艺人。
刘志伟的砚雕工作室位于屈原故里风景区内凤凰山青滩古民居群中,这幢中西合壁的老建筑是一百多年前一位留洋归来的青滩绅士建造。建设三峡大坝时,青滩古镇永远没于江底,秭归政府进行抢救性文物保护,一砖一瓦折迁复建于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的凤凰山上。
采石、打胚、粗雕、精琢,龙马金花砚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最难掌握的是雕刻中的随形就样。刻喜鹊登枝,将石中金花雕成点点梅花,刻灵牛卧塘,墨池中的牛头上恰好盛开一朵金花,巧思妙想与精湛工艺相融,根据石料形质随物赋形,让作品有浑然天成之感。刘志伟潜心钻研,渐渐掌握了其中精髓。
雕刻中的慢时光,成就了刘志伟对龙马金花砚“”材质美、雕工美、意境美”的三重追求。湮没在西陵峡涛声里的岁月往事,在叮叮当当的刀凿声中绽放成一幅幅浸满墨汁的拙朴磐画。
传承创新赋灵性
刘志华、刘志伟既是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又是屈原故里新时代“创客”。
在秭归县委、县政府对非遗传人积极进行创业扶持的政策支持下,兄弟俩陆续入驻秭归县游客量最大的屈原故里景区。开在景区黄金位置的工作室,是他们将长江文化、屈原文化、脐橙文化等秭归文化元素向外界创新展示的窗口。
掌心大小的石砚上,一幢青瓦重檐的古建再现千年码头青滩古镇的辉煌风采。典雅的造型、细腻的雕花、精致的窗棂、厚重的大门,既吸纳了秭归传统砚雕工艺的写意之境,又从哥哥的木雕工艺中学习了写实之美,这只是刘志伟创'作的众多精品砚雕中的一件。刘志伟用心用情在一方方龙马金花砚上展现着三峡人民的生活智慧与艺术审美,浓缩着生生不息的秭归人民创造出来的极具魅力的长江文化、峡江文明。
刘志华的工作室中,精雕细琢的昂贵艺术品令游人挪不开双眼,小巧玲珑的手工木雕伴手礼却是最畅销的旅游商品。憨态可掬的“橙哥”“橙妹”卡通木雕钥匙扣、寸余大小的屈原雕橡,用料虽少却木质、雕工均为上乘。刘志伟怀着一份虔诚雕刻着每个小物件,在他眼中,这些随五湖四海的游人走出秭归的小木雕,不仅仅是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时时刻刻向外界传递着秭归文化讯息的载体,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敷衍破坏了秭归形象。
在旅游途中惊讶地发现宝藏收归囊中的游客不少,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一饱眼福并收藏珍品的游客更多。兄弟俩的艺术作品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在各自领域内有了一定知名度。
从非遗传人到“文化创客”,刘志华、刘志伟兄弟俩让传统手艺与时代共舞,令非遗“活”起来又“火”起来。兄弟俩创新设计、雕刻的1000多件艺术精品销往全国各地。峡江木雕、龙马金花砚单品分别售出过8万元、6万元的高价。
“秭归是一个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新兼具的奇妙地方。这里有农民苛锄吟诗的传统,也有十万农民做电商的奇迹。行于屈祠,遥望大坝,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强烈视觉冲击总能带给我创作灵感。”刘志华手中闪亮的刻刀划过木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形。
刘志伟认真地注视着哥哥飞刀走线的灵巧双手,眸子中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茫。
这一刻,或许就是兄弟俩最惬意的时光。
(来源:牛水岩女子公众号)
责任编辑:罗梅 值班编辑:赵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