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大幕。
非常时期的两会,注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两会上的殷殷嘱托,与他在指挥战“疫”过程中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人民至上”的理念。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这场大战中,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超常节奏开启战“疫”日程: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6次赴地方考察调研、51次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
随着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习近平因时因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复工复产、农业生产……习近平一直思考的就是千方百计把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过去7年,每一次全国两会,习近平都要到人大代表团和大家亲切交流。大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细到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无一不是习近平心心念念的大事。
他曾牵挂湘西十八洞村大龄男青年的“脱单”问题,他曾特别提到凉山州“悬崖村”,他曾关心村民家里厕所改造……每年两会,对老百姓的事情,习近平总是看得重、问得细、记得牢。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战胜疫情,习近平强调,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去年两会,习近平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古语,给大家讲“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道理。今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聆听民声
在习近平心中,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最牵挂的事。
对脱贫攻坚工作,他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每年两会,他都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工作。
2014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深情回忆起自己在农村插队的岁月。他表示,“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六盘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几年来,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聆听民声。
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今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疫情影响,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影响。在抗击疫情的紧张作战中,习近平始终不忘对脱贫攻坚的强力部署。
3月初,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要求对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
两会之前,习近平的陕西之行和山西之行,脱贫攻坚都是核心议题之一。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深入贫困山区,他最关心的是“后续帮扶问题,能否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的第一站首先调研脱贫攻坚,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两会前夕,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一定会越过越好,相信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这次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疫情以来,习近平多次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他强调,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
过去七年,习近平每年人代会同代表、委员交流最多的就是人民福祉,着重强调要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
2019年,在内蒙古代表团——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在山东代表团——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2017年,在新疆代表团——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2016年,在青海代表团——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5年,在广西代表团——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2014年,在贵州代表团——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2013年,在辽宁代表团——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此关键时刻,两会前夕,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正如总书记所说,“共产党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