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秭归县创新推进“三在”工程,立足基层党组织,深入挖掘乡贤能人资源,公开选聘一批村党支部名誉书记、产业发展顾问、文明新风使者,汇聚起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名誉书记开思路
2016年,归州镇白果园村的村民们想修一条直通兴山峡口镇的路。但既没资源又没资金,路迟迟不能破土动工。村民们着急,村干部十分为难。
图丨归州镇白果园村与兴山峡口镇共建公路航拍
无奈之下,村党总支书乔长华联系上“老乡”——市公路管理局城区分局局长董先军,请他帮忙出谋划策。
董先军帮忙在市里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又通过宜昌富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乔素云,把秭归和兴山交通部门相关人员请到现场办公。一年时间,4.7公里的白峡路就修通了。
适逢秭归县在全县开展选聘村级“支部名誉书记、产业发展顾问、文明新风使者”活动。从务工经商返乡人士、产业大户、本土企业经营管理者等10类人中,找寻“流出在外”和“隐藏本地”的乡贤能人,近万名乡贤能人进入人才信息库。
图丨秭归县召开“乡贤助力 乡村振兴”座谈会
各乡镇党委、基层党组织广发“英雄帖”、“招募令”,寻找“有影响、有谋略、有资源”的名誉书记,帮助村级党组织厘清思路、破解难题。
就地取“才”正合乡村发展需要。白果园村抓住了机会,经过党组织民主推选、乡镇党委把关,在党员大会上,董先军被聘为村里的“名誉书记”。
帮助村经济发展科学决策、联系乡贤能人回乡创业、为村内外事务牵线搭桥……三年来,董先军没少忙,他说,当好引路人、牵线人、代言人,才能把智慧和机会留在挚爱的故乡。
“名誉书记”的故事在秭归多地书写。在茅坪镇九里村,周年军回乡置业,投资6000万元新建宜昌顺宏精密刀具有限公司,带动百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在梅家河乡龟坪河村,黄大国为黄岩公路硬化项目争取资金150万元,协调解决柑橘园公路项目资金15万元,解决百姓出行难题。
图丨硬化后的黄岩公路
目前,全县共选聘村党支部“名誉书记”177名,他们献智出力,破解发展难题,用新思路为农村带来新发展。
产业顾问聚动能
夏雨初歇,九畹溪镇峡口村薄雾笼罩,九畹丝绵茶的万亩种植基地若隐若现。
图丨雨后的九畹丝绵茶种植基地
从发展之初年产值仅13万元,到现在年销售300多吨茶叶、产值1000多万元,九畹丝绵茶业成了村里的龙头企业。
有产业、有市场、有技术,品牌创始人龚万祥成了九畹溪镇15名产业顾问之一。
“扎根基层一线30年,一直潜心研究茶叶。”龚万祥一心帮助家乡发展。他通过“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当地发展茶园1.9万亩,辐射周边8个村315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0多户,仅峡口村就有186户贫困户由公司直接帮扶。每年通过无偿配股、年终分红、鲜叶交易分红,茶农均增收达到6000元。
图丨茶农正在田间劳作
龚万祥提倡生物防治,茶农就从不打药;茶叶遭了冻害,他第一时间到场解决。龚万祥重视质量与安全,也让生态种植的理念深入茶农心中,成为产业提质升级、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图丨九畹丝绵茶厂
相邻的槐树坪村,产业顾问王祥波返乡投资生态农牧和火车酒店两个项目,引起“蝴蝶效应”,能人大户纷纷返乡投资。柑橘种植大户徐宏强投资500万元发展伦晚脐橙,药材种植大户谭志云投资300万元发展药材和小水果……
秭归县201名产业顾问,作为产业发展指导员、致富信息联络员、生产技术示范员、惠农政策宣传员、科技兴农带头员奔走于田间地头。
白果园村高寒、偏远、贫困,产业发展困难。为解困局,村里聘请乔素云、向元森、朱道源等能人大户为花卉、小水果、生猪、空心李、猕猴桃、甜柿产业顾问,并建立起核桃、猕猴桃、养殖场3个合作社。
图丨归州镇白果园村猕猴桃示范园
“家门口能就业创业,何必背井离乡。”向元森说,“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国家惠农政策丰厚,在家乡干事业,我们很放心。”
“以前回来三天就待不住,现在纷纷回乡建房子。”如向元森一样,满怀乡愁的乡贤能人,“身归”更“心归”。
你献一策,我拉一把。白果园村一改往日产业单一困境,现有核桃3900亩、红心猕猴桃103亩、甜柿200亩、柑橘200亩,全年出栏生猪6500头。
白果园变身“百果园”,可见的甜头让原本“心头不踏实”的村民有了发展的热情。“春来赏花、夏来乘凉、秋吃百果、冬吃年猪肉”的愿景,指日可待。
新风使者促文明
乡村振兴路上,美育不可缺席。
三年来,秭归县以“有品行、有追求、有潜力”为标准,选聘了264名村级文明新风使者。
鲁家湾村马宏强、三掌坪村苗金宝、三渡河村袁春芳为村级事务分忧,肩负起各村土地确权的调解纠纷、数据采集、上门确认等工作,“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新风使者面对面、心贴心的志愿服务,让文明乡风在实践中逐渐养成。
图丨村民返乡自建美丽房屋
一次雨后,谭家岭村村民黄光兵母亲的房屋受灾。“怎么忍心让生我养我的母亲多淋一天雨、多吹一天风呢?”黄光兵拒绝等靠要,赶回村里为母亲修缮房屋。他的孝道感染着乡亲,10余名在外务工子女纷纷赶回村里,为父母修缮房屋,让老人居住无忧。
疫情期间,白果园村新风使者王祖英在一线量体温、查证件、做宣传,这一坚持就是两个月时间。“她一个女同志都这么勇敢,我怕什么!”村民聂勇深受感染,他无偿提供自己的私家车,当起司机为村民运送物资。同时,全体支部“名誉书记”、产业发展顾问、文明新风使者集体捐款7.5万元,用于村里的疫情防控,武汉返村的170人也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乔长华说,一个村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努力守护着。
文明新风润物无声,凝聚起发展合力,一幅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在秭归徐徐展开。
图丨梅家河乡红梅小镇美丽街景
短评
党建引领,人才振兴 。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
乡贤能人对乡村有天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如何把他们聚集起来、吸引回来?唤醒“乡愁”,打好“乡情牌”是关键。
秭归先试先行、破除“壁垒”、拿出诚意,各乡镇、村基层党组织争相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为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让他们既能“身归”,更能“心归”。
事实证明,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受到诚心感召的乡贤能人扎根基层,来得开心、干得放心、留得舒心,实打实为家乡建真言、献良策、促发展,提升着乡村的硬实力、软实力,助力秭归书写乡村振兴落地生花的新篇章。
(来源:秭归党建)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周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