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屈氏后裔:传承屈原文化 凝聚精神力量

06-23 10:30   通讯员:向红梅 聂爽



长者为小孩点雄黄酒祈平安。通讯员 向红梅 摄



游客在屈原故里学包粽子。记者 章巧慧 摄


“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他也是想告诉我,要尊敬屈原,缅怀屈原,传承屈原文化。”6月22日,在秭归县屈原祠前,秭归第73代屈氏后裔屈敬平向记者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


当天,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政府主办的202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在秭归县举行,当地屈氏后裔纷纷来到屈原祠前拜祭,以此表达对先祖屈原的追思和敬仰,也为弘扬屈原精神、传承屈原文化不断凝聚起新的力量。


秭归县是屈原故里,千百年来,当地吟诗作、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割菖蒲等祭屈原习俗沿传至今。2014年8月,经国家清理和规范节庆活动领导小组批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作为国家保留的节庆活动项目,将在宜昌长期举办,文化和旅游部也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作为其主办的唯一全国性端午文化活动。


屈敬平说,她基本每年端午都在家里过,因为过端午节就应该在秭归,和家长一起包粽子、挂艾草、给小宝宝用艾叶洗澡,点雄黄酒。“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端午貌似没有往年热闹,但是节日氛围一点儿也没减,街上粽子飘香,还有很多卖香囊的。”


秭归万古寺村有“中华屈氏第一村”之称,是全国屈姓人口最多的村,史料记载秭归乐平里为屈原出生地。该村屈姓人口始终奉屈原为始祖,历经2000余年数十个朝代。清光绪年间,当地村民自发修建了“屈氏宗祠”,每年端午节举行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屈氏后裔们认为,屈原精神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荣辱分明的道德情操、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上下求索的执着信念、舍生取义的担当勇气。


疫情期间,秭归县人民医院外三科护士长王丹丹是该医院第一批进入新冠肺炎病区的护士长,为秭归打赢疫情阻击战承担了应尽的责任。“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端午祭,因为端午祭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原来都只能参加系列子活动,所以今天特别荣幸。”王丹丹说,作为秭归人,屈原精神一直在她心中,也希望秭归能把屈原精神在全世界永远传承下去。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韩晓晴 值班编辑:吕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