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于5月底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7月17日上午8时许,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小时后,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安全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在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将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批准立项,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将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本次任务为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也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火星转移轨道发射任务。
随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简称“大火箭”)发射准备的进展,有着“大火箭”座驾之称的活动发射平台也在其飞行任务中亮相。
这套活动发射平台创三个国内之“最”
↓↓↓
规模最大
我国现役的各型号发射平台的规模是根据现役运载火箭的实际情况研制的,在“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建成之前,长征二号F火箭的发射平台为国内最大的发射平台。新研制的“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高近70米,相当于24层楼的高度;台体的上表面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整个平台自重近2000吨。
“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承载能力最强、系统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平台。
集成度最高
“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与以往的发射平台相比,还少了供电车辆。发射平台上集成了机械、电控、液压、供配电、驱动控制、空调、环境保障、环境监测、视频监视、照明、加注、供气等系统于一体,而且首次设置了脐带塔、摆杆、前置设备工作间、尾端服务塔、加注管路、供气管路、喷水管路等多项设备,是机、电、液、气一体化大型综合性发射平台。
为什么要将原来发射塔上的上百台地面设备集成在发射台上呢?原来,更多的测试工作、连接工作,都是在固定塔上完成。现在,火箭的总装、测试、跟地面设备的接口关系,都可以在技术厂房完成。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就能够保持接口不变、状态不变,可以直接运输到固定塔。科研人员的目标是三四天就完成发射准备工作。如此一来,火箭在发射塔的准备流程可以成倍缩短。
技术最先进
在“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上表面,有12根像柱子一样的支撑装置,这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的“座椅”,研制人员用了3年多的时间开发出了“十二点调平技术”,让火箭可以“坐”得又直又稳,这不仅让火箭受力较好,而且有利于火箭的瞄准、发射。
一般的火箭都是4个点支撑,但是“大火箭”的体积远远大于以往火箭,需要增加支撑点。研制人员借鉴了“三点调平技术”、“四点调平技术”,克服了技术跨度大、调整难度大等困难,研制出“十二点调平技术”。这项技术完全是自动控制的,以后,操作人员只要一按键,几分钟就可以使“大火箭”实现自动调平,安坐在发射台上了。
除了这种直观可以看到的先进技术外,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先进性”。比如,“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上法兰之间连接所用的螺栓和相应的加载技术。
海南文昌发射场高温、高湿、多盐雾,但是合练任务期间,“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螺栓没有一个生锈,这是因为在出厂前,技术人员对这些螺栓进行了防腐工艺处理。而且,他们还在安装螺栓时采用了一种特殊技术,可以防止发射平台在运行、工作过程中使螺栓发生松动,完全可以保证螺栓的可靠性。
“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上,像这样的新技术还有十几项,它们都是确保火箭安全、稳妥、可靠的基石。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才让“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先进性遥遥领先于国内已有的发射平台。我们期待它“英姿飒爽”地将“大火箭”送上征程!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汪勤 值班编辑:周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