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说《玉米三丘》

08-18 10:22  

聆听屈原故事  传承屈原文化



《玉米三丘》

——来自秭归县文化馆



玉米三丘


在屈原的故乡乐平里,有三块月牙儿似的稻田,乍看,这田平平常常,可它产的稻米却颗粒饱满,洁白如玉。乐平里乡人把这三块神奇田地称作“玉米三丘”,并流传下来屈原与玉米三丘的故事。


相传,屈原被放逐到汉北的时候,曾经南漳,走兴山,进七里峡,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乐平里。


站在香炉坪的老宅前,屈原看到的却是一片干渴、萧条景象:树木卷叶、百草枯藤、稻田干裂、溪涧断流,乡亲们扶老携幼,泣泪逃荒。


有人告诉屈原:“屈原大夫,乐平里久旱无雨,毒火一样的太阳已接连烤了九九八十一天。百姓干渴难忍、食不果腹,再不走,就没有活路了!”


屈原拦住乡亲们说:“禾苗离不开沃土,楚国人离不开故乡。乡亲们,我这里有从齐国带回的谷种,大家随我回去找水育苗吧!”


说着,屈原拿出自齐国带回的三袋谷种,分发给乡亲们,交待道:“这是齐鲁之地良种,大家小心补种,再育新苗。”


谷种种下了,可老天还是滴雨未下。


又过了九天,地里的谷种都干死了。


怎么办呢?屈原看着干涸的田地,焦急万分。情急中,他奔向装谷种的袋子,希冀能再找到几颗救急的谷种。说来奇怪,屈原一拿谷袋,里面就掉下几粒黄橙橙、金灿灿的种子。再一抖,谷种竟然一粒接一粒哗哗直落。屈原高兴极了,俯在地上将种子拣拾起来,竟装了满满三碗。


看着这堪比黄金的谷种,屈原决心亲自栽种。他在香炉坪上挑选了三块月牙儿似的稻田,将谷种小心种下;又在伏虎山上找到了一股清泉,引泉浇灌。没过几天,绿绿的秧苗就被屈原栽满整整三块稻田。


就在屈原和乡亲们眉头渐渐舒展的时候,千辛万苦找来的山泉,水量却越来越小。哗哗流淌的泉水先还有碗口粗,再只有酒杯大,后来就如同筷子粗细了。田地又开始裂开小口,禾苗无精打采低下了头。


望着渐渐干涸的泉水,乡亲们焦急万分,屈原心如刀绞。


屈原环顾四周,天地焦裂,百姓饥渴,他悲从心来,忍不住两行清泪夺眶而出。


一滴,又一滴……屈原的眼泪滴进干涸的泉水,滴进开裂的田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汇了屈原泪珠的泉水回复到碗口粗细,汩汩流淌,田里的禾苗瞬间转青,刷刷生长。


后来,这片稻谷丰收了,碾成米,洁白如玉,吃起来绵软甜香;做谷种,粒大饱满,耐旱高产。从此,屈原培育的谷种在乐平里栽了一坡又一坡,传了一代又一代。而乡亲们就把那三块月牙似的稻田称作“玉米三丘”,一直保留到现在。


(来源:秭归县文化馆)

值班编辑:吕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