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记录│名家齐聚 纵论屈原文化传承与发展

10-02 11:30  

聚屈子故里

品诗祖风流



9月28日,“惠游湖北·相约秭归”屈原文化发展交流会在屈原故里景区非遗剧场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当地屈原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纵论屈原文化的发展与未来。


为期一天的交流会,堪称“树树皆秋色”。屈原文化有何现代意义?如何再现屈原精神?怎样诠释屈骚传统?屈原生命的永恒价值是什么?端午与屈原有什么关系?历代关于屈原的文物与艺术是怎样的?交流会上,方铭、汪之雄、程广云、郑承志、陈明、向松祚、刘悦笛、彭红卫、张以国、蔡靖泉等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一一做出回答,让观众享受了丰盛的文化饕餮大餐。当天,还分别进行了“把秭归打造为文化界博鳌”“屈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圆桌讨论,嘉宾们共议屈原文化发展未来,给观众带来深长的思考。



今天,小编摘要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交流发言内容,与读者共享。


 屈原是诞生于人类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和诗人,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 



王尚峰,举贤网掌门人、秭归籍知名专家,此次的交流会就是由他策划、组织。关于策划此次活动的初衷,他说:“屈原是诞生于人类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和诗人,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发起举办此次文化盛会,旨在通过弘扬屈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屈原的现代意义,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有情怀的人,有理想的人,有底线的人 



方铭,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屈学和楚辞研究的著名专家,是当天的第一个演讲嘉宾。方铭教授以“屈原的现代意义”为主题作演讲,条分缕析地讲述了屈原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追求美政坚定信仰和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他说:“屈原的现代意义,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有情怀的人,有理想的人,有底线的人。”


在演讲中,方铭强调,屈原是战国时期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以屈原为贤人、贤臣的定位,是对屈原人生经历的准确把握,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屈原是历史中存在过的真实的人,同时也是经过历代不断诠释过的文化符号,我们既要还原历史中的屈原,也要注意后代人对屈原的诠释。既要注意对屈原正面的诠释,也要注意批评者的文化立场。屈原是历史人物,我们今天学习屈原,应该有二十一世纪的眼光,应该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立场上。屈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方铭还透露,明年,中国屈原学会年会将在屈原故里召开,那将是一次离屈子最近的盛会。


 作为中华第一诗人和中华诗祖,屈原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 



向松祚,秭归籍著名经济学家。交流会当天,向松祚携五卷本《新经济学》前来与家乡听众见面,以“中华第一诗人屈原生命的永恒价值”作了激情演讲,以表达他对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先贤的真诚敬意。


向松祚提出了“屈原现象”这一关键词,而司马迁的《史记》,是对“屈原现象”最早和最好的概括。“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位具有高超才能和伟大理想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屈原是楚辞最主要和最伟大的作者,是中国伟大文学传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中华第一诗人和中华诗祖,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向松祚说,“屈原是后世几乎所有伟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乃至政治家为之倾倒和仰慕的典范”。


 屈骚传统是中国第四大传统 



刘悦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悦笛是国内“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当天的交流会,他在演讲中重点演绎的,是作为中国第四大传统的“屈骚传统”。


刘悦笛认为,所谓“屈骚传统”,乃是指以屈原这个人物为精神内核的、以《离骚》领衔的楚辞文化为内蕴的楚风传统,但这个传统却早已超越了地域限制,从而内化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当中。屈、骚两字早已连用,前者指人物,后者指作品。屈骚传统却并不囿于屈原一人与《离骚》一诗,而是包括了以《楚辞》为本文核心的整个楚辞文化在内,我们所言说的“屈骚传统”构成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一种伟大传统。“屈骚传统”作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主流之一,理应被视为儒家、道家与佛家三大传统之外的“第四大传统”。


廓清屈骚之“骚”的本原意义,梳理屈原《九章》的写作年代


 

程广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当天的演讲,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程广云教授以十足的“学术范儿”引人注目。在以“屈骚辩证”为主题的演讲中,他首先为大家廓清了屈骚之“骚”的本原意义,并梳理出了屈原《九章》的写作年代。程广云教授认为,《橘颂》是屈原的早年作品,《惜颂》是屈原的中年作品,《涉江》《哀郢》《抽思》是屈原晚年弃逐之后的作品,《思美人》《怀沙》《惜往日》是其临死之前的作品,《悲回风》是其临死之前的作品,创作时间与《离骚》相近。


(来源:秭归文化文艺)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郑红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