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素有三峡工程“坝头库首第一县”之称,素有“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等多种称号。10月10日至13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农民日报、央视网等7家中央重点媒体来到宜昌,踏访秭归,聚焦法治乡村建设。
图丨央媒采访团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与村民合影
4天里,中央重点媒体记者团先后走访了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茅坪镇建东村、屈原镇西陵峡村、茅坪镇陈家坝村四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央媒记者走家串户,与村民促膝夜话,采访法律援助受益人,还原人民调解现场,领略峡江文化,触摸了秭归县法治乡村建设从发源到不断提升的过程。
图丨央媒采访团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走访
◆ ◆ ◆ ◆
响水洞村
“小夜话”撬动“大治理”
◆ ◆ ◆ ◆
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央媒记者与村民们围坐在屋场里,商量村落“家务事”
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村落夜话”
近年来,在响水洞村,“村落夜话”以宣讲脱贫攻坚、党在农村的各类方针政策、国家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及各类“立改树”典型等为主要内容,以“拉家常、促感情”、“讲政策、促公平”、“化怨气、促认可”、“解难题、促实效”为主要目的,让干部群众面对面,商议脱贫致富、乡村治理路子,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生活困难、发展建言,大家摆、大家议,干部现场解答、限时办结,有效化解了问题矛盾、凝聚了发展共识。
图丨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村民表演《杨林堂鼓》
在村落夜话的基础上,响水洞村将杨林堂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法宣教相结合,传唱“村规民约”新歌谣,实践村落“两长八员” ,将法治教育融入人民调解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让村民普遍知法、守法、用法,村落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发生质的改变。
◆ ◆ ◆ ◆
建东村
“三治”融合 构建法治示范乡村
◆ ◆ ◆ ◆
图丨央媒采访团在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与村干部座谈(司法部法宣中心供图)
茅坪镇建东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按照依法治村、以德治村和自治治村“三治”融合的工作思路,以幸福村落、文明创建等为具体抓手,实现了“长治久安、稳定和谐”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村两委依法办事,全程守法。本辖区涉及土地安置、流转、重点信访等问题,以及对外签订合同、重要事项决策,均请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或者邀请律师直接参与。
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创作排练了建东花鼓戏曲目《扶贫路上》和《晚宴》等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针对特殊群体开展重点帮扶,依靠法律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不论是交通事故维权、工伤事故维权,还是劳务纠纷维权,村党组织始终坚持和村法律顾问一道,第一时间为当事人提供帮助,依法维权,解决困难。
◆ ◆ ◆ ◆
西陵峡村
“幸福村落”搭建 “三治融合”新平台
◆ ◆ ◆ ◆
图丨西陵峡链子崖景区
屈原镇西陵峡村紧邻西陵峡链子崖景区,山川秀美,四季瓜果飘香
图丨央媒采访团在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
依托“幸福村落”创建,西陵峡村将全村划分为六个村落,以“小聚居”的村落为单元实行“三治融合”,村落群众相互商量,一起谋发展、兴文化、促和谐。村落的村民以民主推选方式产生“两长八员”。“两长八员”大多是村落能人,受到村落内群众的拥戴和认同。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他们既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又能及时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交村落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写进本村落的村规民约,在本村落内生效。
图丨央媒采访团在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
在这个基础上,西陵峡村从产业发展方面的共同利益出发,以“利益相关”促动村民共同参与,让村规民约更有执行力、约束力。搭建了“花花西陵、果果青滩”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完成了2家以峡江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改造,引进湖北画报社投资三峡漫云文创基地项目,积极发扬青滩文化、峡江文化,让农民群众物质精神“双丰收”。
全村注册成立了以柑橘、白花桃、旅游等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瓜果农业增产增收,收入不断提升。
◆ ◆ ◆ ◆
茅坪镇陈家坝村
党建引领“幸福村落”
◆ ◆ ◆ ◆
图丨央媒采访团在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
陈家坝村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围绕“七项任务、十个得到(即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文化得到传承、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目标任务,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开展“幸福村落”建设,既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又注重培育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群众素质和参治水平。
据了解,本次中央重点媒体采访调研秭归法治乡村建设将会推出多条重点报道,涉及秭归法治乡村建设基层人民调解、法律顾问、幸福村落建设等多个方面,相关报道将于11月中旬集中推出。
(来源:法治宜昌)
责任编辑:汪勤 值班编辑:郑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