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大幕初启。2021年伊始,人民日报开设了“权威访谈·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栏目,共话“十四五”发展怎样开好局起好步。近日,就各地如何迈向新发展这一话题,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省委书记、省长、市长,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梳理其中内容,一起来看地方发展“新蓝图”。
河北: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
人民日报记者: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河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2021年河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着力办好“三件大事”,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取得新成效;着力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创新资源优化整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型河北;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全省12个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发区能级提升和沿海经济带发展,积极培育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着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突出抓好种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好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和保障改善民生,下大力抓好20项民生工程、重点群体就业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
实际工作中,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三重”即抓重大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四创”即创新,创业,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五优化”即优化政治生态、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自然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基层治理。
河南: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河南如何落实?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
“干什么”,就是要领对路、干对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使本地发展更契合大局、贴近实际,始终在高质量轨道上前行。
“谁来干”,就是要抓班子带队伍、聚英才育能人。建强干部队伍,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建强企业家队伍,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
“怎么干”,就是要解决好能力作风问题。全方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在四个方面
人民日报记者: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开好局、起好步?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海必须胸怀大局、服务全局、开辟新局,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是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把大国经济内循环文章做足,以独具优势的战略通道,助力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上海将在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统筹联动中,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在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长三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去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下一步,我们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两篇大文章,推动长三角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二是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空间新格局,提升主城区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东西两翼的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推动南北两端的宝山、金山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重点是打造五个新城,以新城建设突破土地、人口瓶颈,支撑上海城市发展和能级提升,加快建成“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三是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将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这“五型经济”,作为上海都市经济发展方向。我们将量身定制一批精准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五型经济”集聚区。
四是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没有上海郊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上海城市的现代化。郊区乡村是上海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我们要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在乡村嵌入更多产业、文化、生态功能。
江苏: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江苏的着力点在哪里?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我们贯彻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5条基本要求,即持续深入推动思想解放、努力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着力提升把握规律的能力水平、弘扬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精神、抓准抓牢抓实全局性战略抓手。
我们还明确提出一些带动发展全局的战略抓手,比如:创新驱动和制造强省建设,这是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抓手;沿江沿海沿河沿湖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是优化江苏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抓手;美丽江苏建设,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做好“三农”工作、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的战略抓手;以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民生共享,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战略抓手;坚持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实现发展动能全面转换的战略抓手。这些战略抓手目的是扬优势、补短板,最具带动性、撬动力。
江苏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优势,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我们计划通过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等重点工作,切实以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建设带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各类风险防范,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站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浙江:改革突破争先、服务提质争先、风险防控争先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浙江将怎样抓好落实?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系统观念,落实落细“十三项战略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的目标要求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坚定不移推动富民强省实现新跨越,推动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突破,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取得新进展,推动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工作导向是“三个争先”:一是改革突破争先。就是用好改革这个“快变量”,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推动人才科创体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大改革取得新突破。
二是服务提质争先。就是用好服务这个“放大器”,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实施“三服务”2.0版,优化服务理念、方法、机制,形成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群众、基层解难题、开新局。把握政策时度效,更好推进政策创新、政策集成、政策调整、政策落实,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经济政策体系。
三是风险防控争先。就是用好风险防控这个“安全阀”,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做好应对存量风险、增量风险的充分准备。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
安徽:瞄准“四个面向” 打造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安徽将如何依靠创新来迈好第一步?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安徽将瞄准“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
第一,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我们将认真落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任务,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抓基石,加强前沿性探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行动;抓平台,注重战略性布局,继续抓好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抓攻坚,突破卡脖子技术,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卡点断点。
第二,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我们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培育高质量的千亿级企业、万亿级产业,持续优化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将锻造“长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加固“底板”,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布局“新板”,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
第三,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重点抓好三件事:贯通“产学研”,建设科技大市场;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强磁场;接轨“沪苏浙”,构建创新共同体。
第四,在转化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我们将做好碳中和工作,推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福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人民日报记者: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福建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动力?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我们将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深入实施“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军令状”“揭榜挂帅”等制度机制;突出市场导向和以“用”为目的,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把产、学、研、用更好地有机融合起来,加快形成创新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强化核心技术攻坚两个重点。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强平台载体,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和省创新研究院,争取在能源材料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聚焦福建有基础有优势、发展最急需的领域攻坚突破,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
江西: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人民日报记者: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江西如何结合发展实际,找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我们从江西实际出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探索有效实现路径,努力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是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建好用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争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引进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切实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二是着力夯实产业体系这个重要基础。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做实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打造万亿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做强铜、钨和稀土等先进基础材料和高性能材料,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相互融合、迈向中高端。三是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四是始终坚守安全稳定这个根本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切实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法治江西。
辽宁:维护“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
人民日报记者:辽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如何把握着力点?
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我们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辽宁振兴,以辽宁振兴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辽宁在产业、资源、科教、生态、区位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机器人、医疗CT、高档数控机床、燃气轮机、大型油轮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辽宁拥有4300多万人口,人均存款排在全国前列,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这些是辽宁扩大内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是辽宁承担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政治使命,我们要把维护“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谋划高质量项目群,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提升辽宁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广东: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人民日报记者: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合作平台建设、规则衔接、民生领域融通等,全面抓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牵引带动全省高水平改革开放。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攻坚。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18项重大改革和13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深化“放管服”“数字政府”等重大改革,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从5567项压减到1069项,企业开办时间平均仅需1个工作日。我们将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谋划推出更多改革举措,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将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最先进,充分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力推动内外联动,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海南:着力推进八个方面工作
人民日报记者: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海南今年工作重点有哪些?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海南今年的经济工作,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引领,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重点。总的来说,将会把握好七条主要原则,既重视抓好开局,也重视打好基础;既重视经济发展,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重视速度规模,也重视发展质量;既重视扩大开放,也重视深化改革;既发挥省级统筹作用,也注重发挥市县积极性;既重视经济发展,也注重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既重视发展,也重视安全。
具体来说,将着力推进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实,千方百计尽快释放政策红利。二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一批重大事项早见成效,引进更多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更加重视直接融资,提高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五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六是盘活用好存量土地资源,严格落实“增减挂钩”机制,完善“多规合一”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源头管控、节约集约用地,确保不再新增闲置土地。七是促进消费回流、扩大内需,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继续通过离岛免税购物、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际教育创新岛,分别吸引境外购物、就医、留学的消费回流。八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控物价尤其是菜价,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创业,落实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好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
四川:用双城经济圈建设统领“十四五”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如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我们紧扣中央顶层设计绘好“施工图”,省委召开两次全会,都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或重要内容,用双城经济圈建设统领“十四五”发展。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和7项重点任务,着力构建“1+4+7”政策体系;立足四川发展实际下好“先手棋”,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批准设立4个省级新区;深化川渝合作唱好“双城记”,与重庆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协同落实,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川渝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开工27个、累计完成投资354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开局起步之年和成势见效之年。我们将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抓好重点突破、实现成势见效,加快取得看得见的形象进度、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和可感知的发展变化。
陕西: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陕西如何理解把握?
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清醒看到,陕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动能培育和成长不够,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这些问题必须下气力加以解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区位、文化等优势,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巩固拓展良好发展势头,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