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九畹溪镇石柱村是秭归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由原花桥场村、石柱山村、九渡溪村合并而成,因境内最南端有一似人像之巨大石柱而得名。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党小组8个,共有党员96人。全村面积18.79平方公里,辖8个村落,共812户2113人,其中土家族1220人。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驻村工作队4人,村民代表31人。石柱村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省级生态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
自“筑堡强基 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石柱村结合美丽乡村项目实施,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以最美村落、最美庭院建设等为抓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探索实践,因地制宜探索出“五四三二一”工作法,切实将共同缔造理念与乡村建设和治理深度融合。
“五步”议事促决策共谋。一是群众提议。采取主动提、上门访、夜话听等方式,听取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建立需求清单,明确工作重点。二是村“两委”商议。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村“两委”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对接项目和资源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三是村落会合议。召开村落群众会讨论优化解决方案,议定解决措施、责任分工等,形成决议并签字按指印。四是党员大会审议。涉及“一事一议”资金或重大项目,则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会议,讨论审议方案,从纪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五是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通过最终方案,形成决议并公示。
“四子”模式促发展共建。一是“拿银票子”。按照“群众出一点、项目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社会帮一点”的模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马家坝村落修建入户公路,受益13户村民按照50元/米出资,并自行平整路基,主动承担项目建成后的管护责任。二是“让田埂子”。涉及占地群众主动“让利”,受益群众自己商量“调补”,产业发展积极“转型”,共同支持项目建设。在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中,群众自愿关闭自家老砖厂,支持湿地公园改建微景观,极大提升村庄环境和形象。三是“撒汗珠子”。坚持房前屋后小项目群众自己建,一般项目群众参与建,复杂项目群众监督建,投工投劳支持项目建设。白竹园村落修建集雨场,受益村民自行承担管槽开挖和水管牵引等工作,项目资金仅承担材料费,共同解决用水难题。四是“出金点子”。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因地制宜出谋划策,干部现场解答政策,专业团队提供建议,群策群力助共建。李家河村落庭院建设中,每户村民根据自家庭院实际进行改造,打造“一户一特色”的最美庭院风景线。
“三方”协同促建设共管。一是制度规范管。由村民共同商议制定《村规民约》《村落公约》等,并将其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提高村民自治意识。二是组织分类管。发挥各类组织作用,自治组织负责履行村级事务监督、安全卫生等统筹类事务,经济组织负责集体经济增收、产业发展等事务,促进石柱村共同富裕,社会组织将群众都组织到环境养护、志愿服务、文化宣传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石柱。三是群众认领管。将房前屋后公共卫生、道路养护责任区划分到户。在建设新公路、新管道等其他公益设施时先议定养护责任,签字认领,各村落定期组织群众开展管护行动。
“双向”联动促效果共评。一是共评先进。组织群众评选出“最美两长八员”“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村落”等,以先进典型作示范,进一步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共评效果。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组织群众代表参与评分、评价工程质量及成效,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一起共享美丽石柱。石柱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村庄实现道路黑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庭院美化,建成群众体育健身运动场、自行车赛道、村落广场等健身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沿河冷水稻、路旁泉水梨、半坡茶满园、高山生态菜、生态旅游村”的产业发展布局,村庄环境变美了,文化活动变多了,村民腰包变鼓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变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共同缔造的理念在石柱村有效落实。
(来源:秭归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向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