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风里来、浪里走、江上漂、船上捞的“长江清漂第一人”,倾情守护一江清水东流16年;他从一人单干,到带动上百人的三峡库区清漂队,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守护长江的“春水繁星”,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江碧水,至此而夷。大河滔滔,遇坝则宁。
冬日的三峡大坝前,高峡平湖、山水辉映、人城相融、碧波如镜,令人心旷神怡。
从2006年开始,周功虎带领秭归清漂人,潜水排障、涉水打捞,守护着三峡大坝前的最后一道防线,用行动践行“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神圣使命。
周功虎在三峡库区开展清漂作业。聂爽 摄
三峡蓄水后,库区江水流速变缓,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长江生态屏障”功能凸显。作为三峡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秭归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各地“跑、遗、漏”的漂浮物。 “风里来、浪里走、江上漂、船上捞”,一群常年在江面作业的秭归清漂人,潜水排障、涉水打捞,用艰辛的劳动默默守护着长江生态文明。 周功虎便是这群清漂人的“领头雁”,也是秭归县三峡库区清漂队队长。 作为一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江边的人,周功虎对长江母亲河有着源于血脉、念兹在兹的情怀。 1962年冬天,周功虎出生在秭归县茅坪镇的一个江边小村。特殊的年代,全家人靠着在江边拾上游漂下的柴火、在江中打捞鱼虾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19岁,周功虎离家参军前,坐在长江边听了一夜涛声。长江赋予了他豪迈的性恪与坚韧的品质,在部队,他因表现突出在100多名新兵中率先入党。 退伍后,本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周功虎毅然返回家乡。当兵4年,夜夜听着涛声入梦,周功虎最思念的,仍是家门前那条奔腾不息的长江。 “那时的长江比现在狭窄、湍急、浑黄,江面上常常有上游漂下来的木材、树枝,甚至还有上游发洪水漂下来的一些家具、牲口。”周功虎回忆,蓄水前长江性子烈,漂浮物一路被卷至中下游,不少群众在江边打捞用得上的东西,但没有清漂的意识。 上世纪90年代初,周功虎抓住三峡库区移民建设的机遇,开始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相继在几个村镇企业担任管理人员。积累一定经验后,他趁着改革的春风“单干”创业,通过承接土建工程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意气风发的周功虎仍爱在闲暇时坐在江边听着涛声沉思。江滩上堆着一些被浪潮冲上岸的白色漂浮物,他便拎着蛇皮袋,把漂浮物都捡起来。有时候,还动员两个女儿趁节假日一起去江边捡漂浮物。 “江面上、江滩边漂满了垃圾,看了心里疼,也没得什么好法子。”周功虎说。 生于长江、长于长江的周功虎这辈子注定与长江命运相牵。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秭归县开展大规模移民。在县城迁建的过程中,周功虎承建小型土建工程,每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搬进新盖的小洋楼,望着宽阔宁静的一江碧水,周功虎感觉生活如此幸福。 但这种幸福,很快被淡淡的忧虑取代。由于江流变缓,上游漂浮物在库区大片聚集,尤其是三峡大坝前的回水区,漂浮物常常绵延几百米远。 “养育我们的长江被弄脏了,我得尽快动起来,为长江做些什么!”周功虎开始关注长江清漂信息。2006年4月,他了解到县环保部门正在组织力量开展长江清漂工作,于是瞒着家人,拿出2万多元与朋友合伙购买了一艘清漂船,扛起了清漂网舀。 妻子来到江边送饭,看到他在船上吃力工作的身影,又生气又心疼。得知他是铁了心放弃土建工程搞清漂时,妻子哭了:“你刚挣了几个钱,就放着好日子不过了!干清漂顶着烈日、忍着恶臭,在船上一呆就是十几小时,每年收入也就两三万元。”不仅妻子反对,亲朋好友也不理解。但周功虎却很坚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把长江保护好了,我们大家才会都有好日子过!”
周功虎16年来守护着长江母亲河
“江上漂”的日子不好过。一年有10个月在船上,年轻人耐不了的寂寞,一般人受不了的劳苦,周功虎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16年。 钢铁般的意志和誓死般的决心是周功虎在部队养成的作风。清漂苦不苦?苦!但他轻易不向人言苦。 盛夏的骄阳倾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烈日下,甲板上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打个鸡蛋都能煎熟。周功虎穿一双长筒雨靴不透气,不知是网舀带上来的江水,还是脚底沁出的汗水,鞋中晃荡着半筒水,等吃饭歇息时把水一倒,脚早已泡得像馒头。 穿凉鞋、布鞋、皮鞋是否舒服些?这些鞋不经穿,脚被垃圾划伤、熏烂,蚕豆大小的脓包生满双脚,延伸到小腿上。周功虎一番折腾,宁愿套回闷脚的长筒雨靴。 酷暑的炙烤下,救生衣中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背心全是结的硬邦邦的盐渍。清漂的网舀一入水,捞起来的东西有三四十斤重,每天重复上千次,不使点力气还真不行。可一使力,噗——衣服绷裂了。他的衣服大多是两个女儿买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家,事业红火、家庭富裕。她们心疼父亲,每年都给父亲孝敬红包,劝父亲要爱惜身体,颐养晚年,求他早些“上岸”。可周功虎揺摇头,说自己不缺钱花,清漂更不是为了挣钱。 秋冬季节蓄水之后,由于风向原因,经常在回水区形成漂浮物聚集。水位线高,漂浮物满江的视觉效应更为明显,不仅影响水质,更损害城市旅游形象。周功虎只得和他的伙伴们争分夺秒地与江风赛跑、与垃圾赛跑。 江风凛冽,寒气逼人。沾满露水的甲板结上了一层薄冰,稍不小心,人便会跌进刺骨的江水中。脚泡在水中、水浸透衣裳,人冻得直哆嗦。多年的水上作业,令周功虎落下了关节炎,被冷水一激,疼得钻心。 在周功虎心中,长江的地位如母亲一般重要。但为了长江母亲河,他对于生养自己的老母亲,是心怀愧疚的。 2020年因上游多轮洪水,至冬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江水回溯。一夜之间,近4万立方米漂浮物堆积到徐家冲港湾。周功虎立刻着手组织清漂。 在这十万火急的关键时刻,家中却传来87岁老母亲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的噩耗。一边是长江母亲河满身疮痍,随时可能危及三峡大坝发电机组的险情,另一边是生身母亲随时可能灯枯油尽的风烛之躯。 是坚守还是撤退?周功虎心中闪过一瞬间的犹豫。他清楚,倘若自己此刻在清漂战场当逃兵,定会终生内心不得安宁。但此刻若不守候在母亲身边,或许又会留下这辈子难以弥补的遗憾。 狂风大作,江水拍打着船舱飞溅在周功虎的脸上,夹杂着泪水的腥咸,周功虎咬咬牙关,大吼一声:“伙计们,加油干!” 30余条船、100多个清漂人,在周功虎洪亮的哨声中齐心协力,奋力打捞。网舀的杆断了,接起来再舀;手受伤了,包扎一下再干……大家连续奋战40余天,将4万余立方米漂浮物清除殆尽,终于护住了一江清水。 而母亲,却永远地瘫在了病床上。当周功虎从清漂战场归来,在医院的病房看到意识微弱的母亲,他沧桑的面庞上禁不住老泪纵横。从此,周功虎白天在江上清漂,晚上在母亲床前尽孝。辛苦自不必说,他却从无怨言。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21年2月,母亲离开人世。 “有召必回,有战必胜!”虽然离开部队近40年,周功虎却从未忘记一个军人、一名战士的使命。“这场长江生态保护攻坚战,我们必须打赢,我们也一定能赢!我们一定能捍卫母亲河,守住长江三峡的生态防线!”周功虎的脸上,是一位老战士的坚毅表情。
周功虎在秭归县退役军人“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队旗上签名。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华民族母亲河开启发展新征程。2022年6月,省委再次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光荣使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人心,也温暖着周功虎的心头。 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的部署,句句说在老百姓心间。周功虎清漂的干劲更足。他意识到,长江大保护,光靠几个人的力量无济于事,必须带起团队,发动更多人。 从与人合购一艘船清漂,到船友转行退出后自己一人单干;从四处找船组建临时清漂应急队,到成立三峡库区第一支清漂队、成立退役军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周功虎用执着的奉献精神,让守护长江的个人微光照亮了秭归县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的“春水繁星”,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周功虎的感召下,秭归县的清漂队伍不断壮大,由最初的十几个渔民、几条船,成为一支由35艘私人船只、两艘秭归县政府购买的自动化清漂船只组成的队伍。 清漂苦、累,爱惜身子骨的人干不长久。清漂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甚至干一次就再也不愿上船。为了留住人,周功虎总是带头干最多的、最苦的、最累的活。寒冬腊月,江面的树枝等杂物将清漂船的螺旋桨缠住,清漂船无法行驶,周功虎总是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江水中,清理螺旋桨上的杂物。他振臂挥舞的剪影辉映着雄伟的三峡大坝,形成一幅隽永而壮美的图画。 为了让清漂队人心更齐、效率更高,周功虎想尽一切办法发挥“黏合剂、磨盘心”的作用,他给每艘船和所有清漂人员买好保险,发放足够的手套、帽子和毛巾,备好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定期组织队员们开展安全培训,用父兄般的关怀,将清漂队员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为了合理安排、精准打捞,周功虎坚持每天清晨5:30就出发巡江。 16年来,周功虎累计出船6000多船次,累计打捞漂浮物超过18万立方米。秭归县境的清漂队伍高峰时达到了近百人,一艘艘清漂船在平静的江面穿行,留下一片净美水域。20多名退伍军人在周功虎的影响下,投身到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行列。 一个人的信念,变成一群人的信念;一个人的坚守,变成一群人的坚守。 “现在长江生态环境越变越好,垃圾少了,漂浮物主要以树木枝叶为主。”周功虎感叹这十几年来长江的巨变。他翻开手机,展示秭归县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日处理量200吨的漂浮物处置生产线项目,并指着泊在不远处的2艘机械化清漂船介绍,为解决漂浮物打捞运转设备简易、清漂效率低等问题,秭归县政府筹集资金6142万元建设了秭归县三峡水库清漂及船舶废弃物接收项目,建造了2艘机械化清漂船、1艘浮吊船及码头等,专业从事三峡库区秭归段漂浮物清理转运工作。县政府的重视与投入,让周功虎与伙伴们清漂的信心高涨,劲头更足。 周功虎默默守护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一江清水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中新网、湖北日报、荆楚网等多家中省媒体对其进行报道。他先后获评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湖北省河长制示范人物、荆楚楷模、宜昌市生态环保奖、宜昌楷模等荣誉称号。 “只要还有力气举起网舀、铁耙,我就还要干下去!”涛声依旧,潮起潮落,周功虎久久凝视着长江,落语掷地有声。他说,自己是三峡移民,也曾是三峡渔民,以前靠江吃江,是长江庇护着自己,现在就应该身先士卒、靠江护江,拼尽全力保护好哺育自己成长的母亲河。共抓大保护 责任共担当
周功虎是秭归县干部群众中自觉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优秀代表。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上下齐心,群策群力,踔厉奋发,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勇担起三峡库区最后一道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 在秭归,“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业已形成,并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林长的914名林长构建起森林管护大格局;20700名师生争做“长江小卫士”,共同缔造新家园;81名民间河长、12支护峡江志愿服务分队带动数万群众巡河洁河,掀起“峡江儿女护峡江”的热潮。 以“电化长江”“气化长江”为方向,开展长江船舶污染全水域治理,在转换赛道中构筑发展新优势;尖棚岭环保专用码头、港口岸电工程、归州镇水运应用LNG项目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实现船舶污染物综合接收、转运,港口岸电全覆盖;建成禁捕“天网工程”视频监控系统,长江“十年禁渔”强力实施;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规划管控坚守不移、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清洁能源势头强劲……秭归共抓大保护的坚定决心已变成全县人民的行动自觉,并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相信,有了上下勠力同心,秭归一定能在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