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梅家河乡地处秭归西南边陲,孕育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最著名的当属梅家河皮影戏了。
儿时的我,早早来到场馆,任凭妈妈喊着吃饭也不想离开,担心被别人抢了位置错过了看戏。
皮影戏大多由三五个人组成,利用灯光照射在幕布上,通过后台人员的操作让人观赏。
早期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往里面装上油,点上芯,利用它的光照亮整个帷幕,后来换成了电石灯、马灯等。
演出人员掌握着手中的皮影,一边演唱故事情节,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皮影,一会儿是公子小姐咿咿呀呀,一会儿是王公大人千军万马。
老艺人一边翻,一边唱,在世界最小的舞台尽情讴歌,诚所谓“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其他的职员在一旁吹着响器,一边接腔和声。
他们操着熟悉的乡音,呐喊着熟悉的励志故事,按现在的话来说,也是传播正能量。
台下的观众听得入迷,大家拉呱着东家长西家短,闲侃着浓浓的乡事。
如今在外打拼多年,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皮影戏。唯有家乡的皮影戏才最解乡愁。
(来源:梅家河乡)
责任编辑:韩晓晴 值班编辑:向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