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吃就胖,而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残酷的真相是…

05-28 10:37  

本文专家:段洪刚,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

很多人都回到了正常工作生活中

无论是见到同事还是同学

有一个字都是很难回避的

那就是——

胖!

月半!



让人更加痛苦的是

在“宅家”的这段时间

自己长的肉比别人多!



让人最最痛苦的是

别人该吃吃该喝喝不长肉

自己饭吃得很少

喝凉水填肚子

还胖了!

胖了!



那么影响体重的因素都有些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

有的人不容易胖?

这个我们要从肥胖的标准说起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因为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导致体重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百分比异常增高,并且伴随局部过多沉积脂肪。



那么肥胖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不讨论诸如“好女不过百”这些说法,只说医学上的标准:


一般用体质指数(BMI)进行判定,其计算公式是体重/身高平方(kg/m2)


目前中国成人BMI 标准:18.5≤BMI<24kg/m2为正常体重范围,24≤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


 肥胖的分类 


按照肥胖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按照脂肪分布,肥胖可以分为全身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上身肥胖、下身肥胖、腹型肥胖和臀型肥胖。



青春发育期前的青少年肥胖一般属于全身性肥胖。而对健康危害最大的则是腹型肥胖。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


这种现象跟机体基础代谢率有关。基础代谢率是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人体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


基础代谢率高的人,为维持生命所消耗的热量多,不易长胖。相反,基础代谢率低的人,消耗的热量少,容易长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长胖。在这里我们列举发表在权威期刊的几个相关研究成果。


《科学》: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


肠道细菌会让人增加食欲,也帮助身体储存脂肪。


有研究者观察了胖瘦程度不一的双胞胎志愿者,他们是同卵双胞胎,基因和生活环境大致相同。但体内的肠道菌群却大不相同。


把双胞胎中较胖者的肠道菌转移到小鼠体内后,小鼠体重指数会迅速上升,来自双胞胎中较瘦者的菌群不能使小鼠变胖。至此,研究者确定,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此研究于2013年发表在《科学》上。



2019年7月26日,美国犹他大学的June L. Round在《科学》上发文称,他们发现了在肥胖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菌群是梭菌纲(Clostridia)细菌。


《细胞》:肥胖与大脑有关


2019年1月17日,《细胞》发表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大脑中Sema3信号通路的异常会导致肥胖。


研究者最初在英国万人基因组计划中观察到,严重肥胖者容易出现Sema3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


此外,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Sema3信号通路的基因敲除后,斑马鱼会变胖,体重增大,体脂百分比增加。


对于基因敲除的小鼠,由于其下丘脑中的神经元无法正常感知Sema3信号,这些小鼠长到“青年”后,研究者发现它们跟正常同龄小鼠吃的一样多,却比正常小鼠要胖!


《综合神经科学前沿》:越胖越想吃


2019年7月30日《综合神经科学前沿》杂志,一项来自美国纽约宾厄姆顿大学的研究发现,肥胖让味觉反应变迟钝,导致面对美食,越吃越想吃,控不住自己。



研究者给予大鼠高脂高糖食物,并在大鼠大脑中参与味觉处理的部分植入了微电极。研究发现,与瘦大鼠相比,胖大鼠的味觉反应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电极发光时间较长。由于胖大鼠的味觉细胞传递的信息质量远不如瘦大鼠,所以胖大鼠会摄入更多的食物。


简单来说就是:胖子味觉差,感觉自己没有尝出食物的味道,就会多吃几口看看好不好吃。


《英国医学杂志》:私家车让人胖


国际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的研究,发现中国人买车增多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研究者通过分析了北京市2014年~2018年汽车拥有权、运动量和体重的数据,结果发现,北京市摇号中签买车组人群的体重在中签5.1年后相较于未中签没买车人群平均增加了10.34kg。


这表明,在大城市中拥有汽车会使体力活动减少,进而造成明显的体重增加。


 如何正确控制体重?


看了上面几个不同角度的研究,我们自己能控制的因素其实还是两个——吃和运动。


只要 BMI ≥25 kg/m2,就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改善生活方式。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限制能量平衡膳食


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又保证基本营养需求,其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例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脂肪摄入保持不变,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以淀粉类为主,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25~30g/天;必须严格限制简单糖的摄入;保证钙、铁、锌、维生素AD及叶酸等的摄入。


高蛋白膳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是指蛋白质的供给量占供热比的20%以上,但是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



轻断食膳食模式 


1周内5天正常的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性)只摄取平常的1/4能量。


增加运动量


运动对减肥的影响取决于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建议增加快走等有氧运动至每周150分钟以上(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4天);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每周200~300分钟),维持体重下降以及防止减重后的体重反弹。



综上所述

自己究竟胖还是不胖

一定要科学看待

自己能够控制的是饮食和运动量

想改变就从这些做起吧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韩晓晴 值班编辑:吕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