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庵村位于南漳县薛坪镇东麓,距县城42公里,305省道穿村而过。版图面积1210.83公顷,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78户874人。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94户243人,于2018年底脱贫出列。国家4A级景区香水河景区坐落于此。先后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襄阳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01
案例背景
普陀庵村利用香水河4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提出了“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建设思路,为了达到“山美水美风尚美”的建设目标,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效能,突出党建引领,坚持群众主体,不断创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模式,努力探索出契合景村融合、满足群众需求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并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依托,不断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02
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图1 志愿者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2.志愿活动带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主题”,按照每月活动主题,组织开展2-3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志愿者微信群,在群里发布志愿需求,志愿者自发报名,以表格形式确定志愿者人数及服务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10余次313人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共有92人次参与卡点值守、防疫宣传、物资配送、消毒消杀、重点人员入户测温等防控工作,所有志愿者无偿参与、不计报酬。在节假日及旅游旺季,每天招募2-3名志愿者到香水河景区参与秩序维护,为景村共建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规立矩,机制保障见行见效
图2 普陀庵村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
2.议事恳谈群事群策群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通过红色屋场议事恳谈会,普陀庵村共征求群众关于道路维护、村庄美化、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意见37条。商讨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需求与现状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切实赋予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话语权。面对连续几个月的旱情,普陀庵槐树垭屋场、五个大门屋场41户群众自发商议,决定将以前的老井重新淘洗,解决用水难问题。村委会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和大家商量,采取由村委会出沙石水泥、村民出工的方式共同把这个事搞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前提下,“有智出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汇聚多方力量把事办好,彻底杜绝“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局面。由于群众亲自参与建设,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问题迎刃而解。
图3 召开红色屋场议事恳谈会
3.美化环境群干群看群议。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坚持周五清扫制,党员干部辐射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全村房屋立面改造30户,打造“小三园”8户,凸显浓郁乡土特色、田园风情。组织党员、群众代表检查各家各户环境卫生,通过看环境、听评价、问改变、找差距,实施靶向施策,形成了“靓一户、联十户、带百户”的示范效应,实现村庄由“一时美”向“时时美”“处处美”转变。
图4 村民自发对老井进行重新淘洗
(三)以文化人,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2.丰富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小品、“三句半”等形式融入德治宣传,贴近群众生活,深受老百姓喜爱。同时,利用节会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
图5 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3.强化典型选树。结合农村“地缘近、人缘熟”的特点,坚持不光要奖“票子”,还要给“面子”,以荣誉评比的形式,促进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近年来,普陀庵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孝亲敬老等内容融入评比标准中,对星级家庭全部挂牌上墙,形成互相竞争、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一些未评上十星的家庭主动整改问题,申请重新验收。目前,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占比已达90%以上,通过评星挂牌“面子”的激励,实现了乡风文明“里子”的提升。
图6 普陀庵村2022年度表彰大会
03
工作成效
(一)环境更“靓”。通过班子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齐心协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普陀庵村基本实现山上是果园、门前是菜园、庭院是花园、村庄是公园的转变。
(二)风气更“正”。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逐渐失去市场,倡勤俭、拒铺张、反浪费蔚然成风,群众不再为不堪重负的“人情债”苦恼。
(三)社会更“和”。通过议事恳谈会,现场开会、当场表态、迅速解决的方法,有效缓解村内矛盾激化、矛盾上交的局面,已连续3年成为“无信访村”,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04
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组织群众投身乡风文明建设,增强文明乡风的文化底蕴,促进党员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接受监督,为居民群众树立榜样,带动居民群众自觉废除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形成组织领导、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格局,将党心和民心紧紧相连,推动党建带动乡风文明新成效。
(二)坚持群众主体。要注重培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让群众成为文明乡风的树立者、维护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监督。让群众真心理解、真实受益,文明乡风建设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坚持制度支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民要转型、乡风要文明、乡村要发展,就要有规矩、有规则、有制度。定规矩、立良俗、扶正气、除陋习、树新风,可以有效降低基层治理成本,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来源:文明湖北)
责任编辑:丁淑君 值班编辑:赵思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