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茶叶

03-05 15:59  

一、秭归茶叶生产历史

秭归县种茶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品质优异。陆羽《茶经》和陈宗懋等著作的《中国茶经》认为川东鄂西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朱自振在《中国茶经》中盖定"巴蜀是茶业文化的摇篮"。据史学考证,自唐至清代,秭归茶叶一直被列入贡品,元代贡茶"清口茶"、清代贡茶"丝绵茶"都产于秭归。秭归茶叶清香馥郁,滋味鲜爽,回味绵长,为绿茶之上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到秭归茶叶产区--茅坪镇兰陵溪村作过停留,写下《暮次秭归》等不朽诗篇,盛赞秭归茶叶"落爪雪芽长,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清光绪二十七年书《归州志》物产载"烹储碗中,经夜色不变"。

二、秭归茶叶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今,秭归茶叶产业历经了上世纪50年代末的起步发展、80年代后期的稳步发展、90年代后期的徘徊发展、本世纪初期的快速发展四个历史发展阶段,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基地初具规模。全县11个乡镇、102个村、601个村民小组、5.5万户、17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现有茶叶总面积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8万亩。无性系茶叶良种面积达到3万亩,占总面积的42%;有机茶基地0.21万亩,绿色食品基地0.4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2.62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0.5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15个。

二是产业龙头初具雏形。全县已有1家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即三峡茶叶公司),2家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即湖北峡洲碧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拥有茶叶全自动洁净生产线2条,其中宜昌三峡茶叶有限公司实力最强,现有总资产5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900万元;加工能力最大,年加工茶叶1000余吨;拥有基地最多,其中自建基地1500亩,网络县内7个基地5900亩;年销售收最多,今年超过8200万元。

三是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屈乡丝绵茶"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全国名牌产品"称号和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先后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首届十佳旅游名茶"、"宜昌市十大名茶"、全国首届"国饮杯"一等奖,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畹丝绵茶获第五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宜昌市地方特色名茶"、"宜昌市消费者满意产品"、"宜昌市消费者喜欢的十大魅力品牌"。

四是茶叶效益初步显现。全县种茶综合产值过亿元,其中种植环节的收入4981万元。如茅坪中坝子村茶农平均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最高亩收入达8000元以上;沙镇溪镇长春村的梅得生亩平鲜叶收入达10000万元以上;九畹溪镇的蔡家坡茶农平均亩收入达5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三、秭归茶叶发展前景展望

"十二五"期间,秭归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良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筹生产、加工、销售三大环节,着力建设优质茶叶基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全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5000吨,实现产业综合产值5亿元的目标。

1、坚持区域化布局,改造扩建基地。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在茅坪、郭家坝、九畹溪、沙镇溪、水田坝5个乡镇河谷地带建立早茶基地,在全县半高山地区建立生态优质绿茶基地。突出发展重点乡镇、重点村。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早茶面积达到5万亩。

2、坚持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制定秭归县茶叶质量标准及生产加工等技术规程,加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将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同时,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HACCP食品安全体系以及QS认证,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质量认证步伐,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此外,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新格局,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3、坚持产业化经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培植有规模、有潜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行业整合,促进小茶叶企业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集中,增强产业联动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带动农户的作用,尽快形成大龙头带小龙头、小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

4、坚持品牌化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办法,依托龙头企业统一和整合品牌,全县主打"屈乡丝绵茶"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在省内外形成品牌专卖店、超市专柜、连锁营销和现代茶楼等形式多样、相互补充、遍及城乡的销售网络。在三峡物流园区建设茶叶交易专业市场,使之成为扩大秭归茶叶品牌影响力的集散地和对外宣传销售的平台。逐步把秭归的早茶、丝绵茶推向国内大中城市、推向国际市场。

5、坚持规范化管理,突出机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政府的职责是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和引领企业发展。企业根据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自主经营。茶农根据企业的生产标准进行原料生产。要加大对茶叶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承租承包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壮大龙头规模,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相关阅读